六年级奥数精讲课堂:比和比例关系(5)
例13 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的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
解一:我们采用“假设”方法求解.
如果他们开支的钱数之比也是8∶5,那么结余的钱数之比也应是8∶5.张家结余240元,李家应结余x元.有
240∶x=8∶5,x=150(元).
实际上李家结余270元,比150元多120元.这就是8∶5中5份与8∶3中3份的差,每份是120÷(5-3)=60.(元).因此可求出
答:张家收入720元,李家收入450元.
解二:设张家收入是8份,李家收入是5份.张家开支的3倍与李家开支的8倍的钱一样多.
我们画出一个示意图:
张家开支的3倍是(8份-240)×3.
李家开支的8倍是(5份-270)×8.
从图上可以看出
5×8-8×3=16份,相当于
270×8-240×3=1440(元).
因此每份是1440÷16=90(元).
张家收入是90×8=720(元),李家收入是90×5=450(元).
本题也可以列出比例式:
(8x-240)∶(5x-270)=8∶3.
然后求出x.事实上,解方程求x的计算,与解二中图解所示是同一回事,图解有算术味道,而且一些数量关系也直观些.
例14 A和B两个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求这两个数.
解:减少相同的数34,因此未减时,与减了以后,A与B两数之差并没有变,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8∶5,就是8份与5份,两者相差3份.减去34后,A是B的2倍,就是2∶1,两者相差1.将前项与后项都乘以3,即2∶1=6∶3,使两者也相差3份.现在就知道34是8-6=2(份)或5-3=2(份).因此,每份是34∶2=17.
A数是17×8=136,B数是17×5=85.
答:A,B两数分别是136与85.
本题也可以用例13解一“假设”方法求解,不过要把减少后的2∶1,改写成8∶4.
例15 小明和小强原有的图画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了8张,现有的图画纸之比是5∶2.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图画纸?
解一: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
4+3=7,5+2=7,15-8=7.原来总数分成7份,变化后总数仍分成7份,总数多了7张,因此,
新的1份=原来1份+1
原来4份,新的5份,5-4=1,因此
新的1份有15-1×4=11(张).
小明原有图画纸11×5-15=40(张),
小强原有图画纸11×2+8=30(张).
答: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图画纸.
解二:我们也可采用例13解一的“假设”方法.先要将两个比中的前项化成同一个数(实际上就是通分)
4∶3=20∶15
5∶2=20∶8.
但现在是20∶8,因此这个比的每一份是
当然,也可以采用实质上与解方程完全相同的图解法.
解三:设原来小明有4“份”,小强有3“份”图画纸.
把小明现有的图画纸张数乘2,小强现有的图画纸张数乘5,所得到的两个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3×5-4×2=7(份)相当于图画纸15×2+8×5=70(张).
因此每份是10张,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
例11至15这五个例题是同一类型的问题.用比例式的方程求解没有多大差别.用算术方法,却可以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找到较简捷的解法,也启示一些随机应变的解题思路.另外,解方程的代数运算,对小学生说来是超前的,不容易熟练掌握.例13的解一,也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假设”这一思路是很有用的,希望读者能很好掌握,灵活运用.从课外的角度,我们更应启发小同学善于思考,去找灵巧的解法,这就要充分利用数据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总是先讲述灵巧的解法,利于心算,促进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