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3)
师:嗯,说的很好,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
【反思:在巩固练习中,先是我引导孩子们摆图写算式,之后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图写算式,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不足的就是课前考虑到一年级孩子们的课堂组织比较困难,原本计划让每个孩子自己摆小棒的环节给取消了,只是让一名学生上台摆小棒,这个参与面太小,没能很好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
3.认识连减,探究连减计算方法
师:8只小鸟齐心合力帮大树捉虫子,不一会儿,虫子就要捉完了,1只小鸟说:“快完了,我先走吧。”又有2只小鸟说:“我们也走吧。”(师边说边变换图形。)
谁能说说这幅图?
生:一共有8只小鸟,先飞走1只,又飞走2只。还剩几只?
师: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生:用减法。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生自己做,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追问:这里的8是指什么?
生:原来一共的。
师:那1呢?
生:先飞走的。
师:2呢?
生:又飞走的。
师:那得数5指的是什么?
生:剩下的小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8-1=7,再算7-2=5,所以8-1-2=5。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里是三个数连减,以前的是2个数相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连减(师板书)
4.巩固连减
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小朋友来用小帮摆一副连减的图,请大家仔细观察。
(一生到黑板上摆小棒:先摆6根,然后拿走1,又拿走2根。师生一起说图意)
师:请大家写出算式,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
(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师生小结:连加和连减时我们一般都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也就是说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反思:有了连加的学习经验之后,连减就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说图意,再独立列出算式,最后全班交流。)
【反思: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党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到了后半节课,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有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在逐渐下降,怎样在练习环节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连加连减。
师:连加连减该怎么计算呢?
生: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也就是说要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就是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我们学习连加连减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反思:学以致用,让孩子把所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一年级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1 –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