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十五)(1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完“分类与统计”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让学生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反思整个教学环节我认为有以下4个做得比较好:
1.从调查的方式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节课在设计上多处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比如在调查方式的沟通上,有的学生建议用投票的方式,有的说用举手的方式,站队的方式,凡是合理的我都给予肯定,体现对学生其他调查方式的尊重。在学生收集整理数据时,也是充分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有的学生用文字记录,有的将文字与数据有序排列,再有的以非正式的统计表展示,他们在数据整理的呈现方式上,表现出了多样性和个性,也较好地展现了学生探究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过程。
2.从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关注活动过程的体验。
从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始,以统计是否解决了问题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拟定调查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调查,让学生亲身经历调查的过程,也学到了收集数据、呈现数据的方法。在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价值,激发学生内在的统计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从数据的整理中,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
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渗透抽样的基本思想。通过“全校学生这么多,怎样调查呢?可以先在班里调查。”这样的一次简单交流,渗透了抽样的思想。再以问题“如果,我们班定校服,选哪种颜色最合适?全校也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突出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这层含义。
4.从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关注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统计的过程中,收集和整理数据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才是目标。因此,我们在数据整理之后,引导学生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比比看,加加看,使学生认识分析数据的一些技巧,较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这一环节体现了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有以下一些困惑:
1、有些学生呈现的不是分类整理的过程,而是最终的结果,对这部分学生如何引导,我还存在一些困惑;
2、练习的设置如何更加有效。
奥数网提醒:
说课稿教案、小初高资料、最新资讯
尽在“教师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