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6)

网络资源 2019-05-22 13:00:00

学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 算盘小黑板

教学过程

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小黑板)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

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

4、我们学校有880人。

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

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 。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四) 读、写数的方法。

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数位上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 ,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活动二: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 写出横线上的数 填一填。

2.读一读,写出横线上的数。

板书设计:

拨一拨

2932读作:两千九百三十二 三百二十七写作:327

9040读作:九千零四十 八千零五十二写作:8052

课后反思:

课 题: 比一比

教学目的:

1. 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法 观察引导法

学法 小组合作 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

创设情境:谁最矮?

1、出示图片。

黄山海拔约1865米 香山海拔约575米

泰山海拔约1533米 华山海拔约2055米

2、比大小 出示

万 千 百 十 个

1 8 6 5 黄山

5 7 5 香山

1 5 3 3 泰山

2 1 5 5 华山

如图所示,三位数比四位数要小。

3、谁最高

万 千 百 十 个

1 8 6 5 黄山

1 5 3 3 泰山

2 1 5 5 华山

4、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万 千 百 十 个

1 8 6 5 黄山

1 5 3 3 泰山

学生填一填

( )<( )<( )<( )

5、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6、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7、明确:

(1) 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2) 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活动二 练一练

在 里填上“<”或“>”

1074 846 389 982 5102 5184

(1) 学生独立练习

(2)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活动三:试一试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 独立思考

(2) 讨论: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3) 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4) 独立完成

想一想: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p28~29练一练1~6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板演。

板书设计

比一比

1.位数不同:位数越多,数值就越大。

2.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课后反思:

课 题 有多少个字

教学目的:

1. 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教法 引导自学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计数器、

一、 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084 982 3756 4184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二、 知识新授

1. 让学生自读课本p30的文章。

2. 学生小组估估这个 有多少个汉字呢?

3. 小组回答,指名 方法。方法一: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多少字,有多少段。

方法二: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两倍。

4. 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 完成p31 “练一练”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讨论

四、 课堂。

五、 补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有多少个字

小 :150字左右

黄豆;200粒 300粒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测 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 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与好奇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单元 、难点:

重点: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课 题: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法 小组合作动手

学法 观察.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 .铅笔

教学过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米=10分米 1m=10dm

1厘米=10毫米 1 cm=10 m m

课后反思:

课 题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体验1千米有多长。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体验法

教学准备: 米尺、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玩中学

1. 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 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 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 (小黑板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 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 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小黑板: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