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成受访家长寒假给娃报班补习(3)
钱
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
有孩子补习费用一年近6万
占家庭总收入一半
小强的父母老家在陕南,通过自身努力从大山里考上大学。毕业后,父亲考了公务员,母亲在一私企上班。从小懂得知识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小强的父母把全部心血都用在培养教育小强的身上。
提起孩子上学,小强的母亲无奈地说,教育部门天天喊着让孩子减负,其实只是个口号而已,不仅没减课,家庭还背起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小强的母亲介绍,孩子的父亲月收入6500元左右,她月收入4300元,扣除2000多元的房贷,还要照顾双方的老人,加上正常的生活开销,日子过得紧巴巴。当初孩子上学的时候,夫妻二人就焦虑了很久。如果上普通的公办学校,费用低很多,经济上没压力,当孩子真的入学时,看到身边的朋友到处找人、托关系上名校,而孩子随父亲工作的指标不用花这部分钱,朋友们劝她,很多人想进进不去,你们却不想去,耽误了孩子上学,可是要后悔一辈子。朋友们的好言相劝,让他们下定决心给孩子报名某民办名校。
提起孩子的花销,小强的母亲一一进行了计算。小强一年近1.5万元的学费,这部分是交到学校里去的。根据小强班里的情况,他们家长也在一起交流,绝大部分孩子长期报语、数、英三门课程辅导班,这基本是标配。一个学期每门功课以20节计算,一年就是40节课(这40节课分摊到每周后,在寒、暑两个假还会集中各补10节左右)。三门功课就是120节,如果每节课以350元计算,每年仅补课费就是42000元,一年下来小强的补课花销就超过5万元。孩子再报一门艺术课,一年费用最少也得5000元。这样算下来,仅用在孩子学习上的费用近6万元,占据了他们夫妻总收入一半,而在小强同班同学中,这个费用已是比较少的。
小乐的家长介绍,虽然他们上的是公办小学,一年下来学校收费仅几百元,但还是要不停报各类补习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一年下来也得4万多元。在一些知名的学校,除了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等固定学科外,校方还各自开发了许多特色科目,有些还到国外研学,这些特色学科看起来每个都不错,可是放在一起,全部压在孩子们的肩头,那就又成为巨额负担。
>>各方声音
补课是自愿行为,能不能不补?
补课是自愿行为,能不能不补?就此问题,记者先后采访了家长、校长、老师、教育专家及教育部门官员,各方回答惊人一致——当前真的“无解”。
家长:课本知识无法应对当下激烈竞争
1月22日,小明的家长称,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虽说补习都是自愿的,但现实中很少有家长不为孩子报任何补习或辅导班的。单从学校课本上来讲,知识量已不能满足当下孩子的掌握能力,课本上的知识也无法应对当下激烈竞争机制,作为老师又是家长的他,还是给孩子报了补习班,这是个无解的选择。
官员:凭教育局一家之力难改变现状
面对补课,西安市教育局一名官员以家长的身份介绍,教育是百年大计,是自上而下的,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没好的经验可照搬,仅凭西安市教育局一家之力,难以改变目前现状。该官员介绍,目前学校依据教育大纲,依托课本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思维,有个明显的现象很说明问题,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各区县教育部门提供的试题普遍简单,有的班级50个孩子40多个考100分,这样根本无法检测学生的实力,倒逼一些学校只能进行校考。往往这些学校也会把本校的成绩看得很重要,对于各区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不是很重视,这也就从侧面把学生“赶”到补习班里吃“外食”。
省政协委员:短时间内无有效的方法来制止
省政协委员陈盼盼针对学生减负的问题,曾在省“两会”期间提出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受到教育部门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近期,陈盼盼委员介绍,学生减负是个系统的大问题,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的“减负令”,说明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实行“减负”会逐步展开,但对于家长来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不报班成绩就会落下的现实,让家长瞒着学校和老师给学生报大量的补习班,中小学生主要报的就是数学和英语,这属于家长的个人行为,短时间内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制止。
华商报记者也采访了多位上补习班的学生,孩子们多数都很“懂事”,认为家长给自己报补习班是为自己好,“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学习不行”。
切实给学生减负,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健康成长,不至于沦为只会学习的“小机器人”。良好的愿望,不仅要靠政府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更要靠每个家长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