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教学设计(3)

小学语文教学 2009-06-17 06:11:15

3、点拨指导。(投影出示部分背景材料)

  师读(配乐):在19世纪60年代,由于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使得俄国劳动人民的境遇非常悲惨。1869年,列宾到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船的纤夫。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他决心把这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继续研究,小组长注意将本组同学对这幅画的研究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于交流。

  四、交流互评,比较学文

  1、请大家按刚才的研究,代表小组或个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结论,充分鼓励,引向课文,使学生的思维与认知随时指向课文,在比较中学习课文,回归课文。)

  2、小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路及思考方式。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问题,并加以论证。

  3、哪位同学能从这幅画的色彩、构图、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谈谈这幅画的特色?并想一想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4、当你在观察画面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画家为什么要重点刻画这些穷苦的、衣着破烂的纤夫呢?

  (同情象纤夫这样的劳动人民;憎恨剥削人民的统治者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5、同学们都能用上"同情"、"憎恨"这样的字眼,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上这种语气来读一下课文呢?试读,指读。

  6、同学们体会到的与本文作者对画面的感受基本一致,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了解一下这幅油画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感受。

  五、深化研究,创新延伸

  1、正是因为画家将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资本家的憎恨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通过自己高超的画技完美地融入了画中,使得每一个看到这幅油画的人,心灵都能受到强烈的震撼,所以,这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名画。

  2、今天,我们成功地鉴赏了这幅画,好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见解,这可是你们灵感和智慧火花的闪现,千万不要让它瞬间消失,希望同学们课下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或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题,写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从列宾的另外几幅名作中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课下收集材料,独立研究,作好记录,看看谁会成为一名"小小鉴赏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