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名人故事:揭秘甘地遇刺案

网络资源 2019-11-15 20:42:47

名人故事:揭秘甘地遇刺案

  他是位瘦骨嶙峋的小老头,他那瘦削的脸上总是架着一副圆圆的小眼镜。他周游印度各地,足迹遍及拥挤的城市和贫穷的乡村,他用一种非暴力运动向英国殖民主义者表达着政治要求和抗议。作为印度圣雄,他没有组织,没有士兵,没有权力,没有财富,可是他的一句话,就能使印度迅速瘫痪,而他的死被人看做是生命中光辉的消失。

  圣雄之路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波尔班达土邦。甘地的先祖是当地闻名的巨商富贾,甘地的祖父和父亲后来弃商从政,担任过小土邦的首相。甘地一家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父亲为人公正、宽容,经常给他讲解印度教圣典《薄伽梵歌》中的非暴力、自制、戒躁、宽宏、容忍等教义。母亲则经常带甘地去庙堂祷告,恪守禁忌。甘地13岁就成婚了,甘地的夫人卡斯塔帕一生追随和协助丈夫工作,积极参加民族解放运动。

  1893年,为了替一家南非印度商人的公司辩护,甘地去了南非。当时南非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又是有色人种,所以他们受到双重压迫。甘地在南非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切,于是萌发了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压迫的思想,并开始领导南非印度人为争取生存的基本权利而斗争。甘地在南非定居下来,在那里,他组织了纳塔尔国民大会,创办刊物。建立农场,并代表南非印度人前往伦敦请愿抗议。他先后四次发起反对种族歧视的“坚持真理运动”,为此曾三次被捕。他还提出了“非暴力主义”和“非暴力抵抗”的学说,告诫信徒,报复只能导致丧失理智,人们不能用砍掉别人的脑袋来强迫别人改变信仰,人们也不能用枪弹穿透别人的心脏来强行灌输仁爱之心,暴力只能孕育暴力。

  1915年甘地从南非回国,准备到印度大陆去推广他的非暴力学说,此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人为了换取印度的自治,曾帮助英国人招募印度人参军,但一战结束后,英国不仅背弃誓言,不承认许诺印度自治一事,而且还变本加厉地对印度人民进行镇压和屠杀。1919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罗拉特”法案,该法案规定,英国可以任意镇压关于宣扬印度解放的骚乱。同年4月,印度各地发生了骚乱,英国在阿姆利则市进行了大规模枪杀,1000多名游行的印度人民被开枪打死,成为印度历史上有名的“阿姆利则惨案”。“阿姆利则惨案”使甘地以合作换取自治的最后一丝幻想破灭了。1920年,他宣布对英国殖民当局“撤回自愿的合作”,转而发动了旨在争取印度自治的“不合作运动”。这项运动获得了国大党大会的一致通过,从此,甘地成了印度独立斗争中无可争议的领袖,从此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史上的“甘地时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