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学设计(5)
3.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日常生活中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对三个抽象概念的理解。但要注意不要提高难度,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稍做解释即可。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 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数?为什么?
(1) 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看的图书种类,应该选取( )。
1.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
(2) 五年(1)班50人,五(2)班45人,要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应该选取( )。
1.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
(3) 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
1.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
2、公园里各有两组人在草地上做游戏,两组人的年龄如下:
甲组:14 10 10 10 6
乙组:50 40 5 5 10
分别算出两组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各是多少岁?其中哪个统计量能较好反映本组的年龄特征?
为什么平均数不行?(数据悬殊,它表示的集中趋势偏大。)
众数为什么不行?(反映多数水平偏小。)
为什么用中位数?(在10岁以上有两个,在10岁以下有两个,10岁算中等水平。)
小结:这就是它们三种统计量之间区别的体现,各有不同的特征。
3、课本96页地2题
重点引导学生说明理由。
4、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平均数描述数据,什么情况下用众数描述数据,什么情况下用中位数描述数据。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不同现实情境中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数学模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三、谈收获
谈谈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将数学教学的问题形成一个模式。
谁先上场
——可能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学习。学生在设计符合要求的活动方案过程中,既巩固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要求,体会到用分数表示大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活动方案。
2、使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在设计方案的整个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并能接受他人合理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去年我们班在学校举行的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下个周今年的比赛又要开始了。学校给我们班安排了一项任务,大家有信心高质量地完成吗?
师:请你根据各个年级的班级数,为每个年级设计一个决定各班出场顺序的方案。(出示表格)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班数
3
4
5
5
6
4
提问:同学们先想一想安排出场顺序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要公平合理。
提问:同学们提醒得很对。怎样设计才能公平合理呢?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为一年级设计一个决定各班出场顺序的方案。
【设计意图】由于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难度,因此采取从学生身边具体的活动导入课题,通过安排广播体操比赛的出场顺序,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新知的学习和探究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互相讨论修正,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巡视,给学生适当帮助。
【设计意图】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的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2、全班交流。
提问:看来同学们已经设计好了方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小组谈一谈你们小组的意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回答
(1)采取抽签的方式分别写上1、2、3,抽到几号签就第几个出场。抽到每个前的可能性都占 。
(2)我们设计一个转盘,把它平均分成6份,涂上3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一个班,每种颜色都占 。这样很公平。
(3)我们组设计用3种不同颜色的球,摸到红球第一个出场,摸到黄球第2个出场,摸到白球第3个出场。
……
提问:同学们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你能具体评价一下吗?
学生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意见。
引导学生小结:刚才针对几个设计方案,同学们又提出不少建议,下面各小组根据同学们提的建议再将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整理。
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适当帮助。
3、自主练习
师:我们已经为一年级设计好了方案,下面同学们再自己选择一个年级设计一下出场顺序的方案。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年级进行思考、设计并在小组交流、修改。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设计的方案,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不必规定哪一种方案。教师在此环节中仅起到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发现设计方案中的不足并修正完善。
4、小结。
师:我们已经设计了两个方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设计各班出场顺序方案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总结应注意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补充、修正,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设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方案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在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活动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到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实际意义,同时又要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往往顾此失彼,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99页“自主练习”第1题。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必须平均分配圆盘的份数,颜色要有序间隔。
集体交流时,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设计的方案越公平。
2、教科书第100页“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呈现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的素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问题,针对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一、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设计方案时,教师多用鼓励性语言,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的具体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活动方案。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活动方案,现在你一定有了更多的收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轻松的对话开始这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对设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案这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本单元的内容,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同学们你们愿意玩球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设计几个有关球类游戏的规则。
1、出示:在盒中放黄、白两种颜色的6个球,要求任意摸一次,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盒中可以放几个黄球?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 在盒中放五个黄球
(2) 在盒中放四个黄球
2、提问:如果将上题要求改为:摸到黄球与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或者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盒中可以放几个黄球?
【设计意图】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而且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出示:每个箱子里都放8个(红、黑两种颜色)同样大小的球,请根据要求确定它们的个数。
(1)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2)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3)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本题:(1)复习了分数乘法的应用(2)设计符合不同要求的方案
4、按要求在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
(1)任意掷一次,要使“1”向上的可能性是 ,应该怎样标数字?
(2)任意掷一次,要使“1” “2” “3”向上的可能性是 ,应该怎样标数字?
(3)任意掷一次,要使“3”向上的可能性最大,“1” “2”向上的可能性同样大,应该怎样标数字?
学生分小组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通过多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和调整,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巩固新知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练习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开拓自己的思路 .
三、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提问:通过本节课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课后反思】
1、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 利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紧扣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并注意分层次进行,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