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放学后的时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网络资源 2019-02-13 14:35:53

  最近大家都被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刷了屏,家长们对减负这一说法的评论褒贬不一。

  有人觉得减负的方向是对的,因为无论如何,让一个幼小的孩子晚上做作业到十点还写不完是不合理的;让一个孩子几乎天天奔走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路上,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玩耍、锻炼,是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当然也有家长觉得减负是学校在推卸责任,把更多的责任交给了社会,推给了家庭教育,让家长陷入课外培训的军备竞赛。

  其实讨论最激烈的无疑是让小学生三点半放学这一条,一直以来孩子的放学接送问题都是每个家庭最头疼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每个家庭里得有一位全职妈妈/全职爸爸,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有可以帮忙接送孩子的,那么他们必须生活在一个城市,身体要好,还不要求有自己的老年生活,因为这要求家里有一个人保证工作日下午什么也别干,2-3点就出门接孩子,接完还要负责陪孩子写作业,这些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说,要求就有点高了。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三点半之后的时间到底谁来负责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享有“全球教育第一”美誉的芬兰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芬兰孩子的时间表

  早晨:“厨房教室”,不学习,先做饭——这就是自己的午餐;

  上午:数学和英文之后,就是工艺课;

  午饭前:“家事经济课”,学习家庭的收入、预算、支出等基本概念;

  下午:“教育职业课”,历史、物理。

  3点:放学。

  但是,一天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接着:上建筑课,然后参加职业启蒙训练,再运动2个小时,还要完成阅读俱乐部的任务……

  这是芬兰一个7年级学生典型的一天。

  虽然,芬兰孩子也是下午3点钟放学,课业不重,但很杂,大脑需要不断切换。

  芬兰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社会实践,比如芬兰孩子从4岁到19岁,必须修满1300个小时基础建筑课。这在中国家长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他们只会主观的觉得学建筑课有什么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在帮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甚至兴趣班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这对升学有是否有用,是能提高成绩呢?还是能给升学加分呢?如果都不能,那学这个干什么。

  再看看芬兰的职业启蒙课。孩子从小学起就要上“教育与职业辅导课”,学会观察和了解自己身边出现的各种行业,认识各个工作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在6年级、9年级这两个成长的关键时间点,当我们的孩子可能在忙着小升初和中考的时候,芬兰孩子要做的是,参与一场名为“Me & My City”的深度职业启蒙活动——在15-20家企业或者公共服务平台(银行、邮政等)共70多种职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深入体验。

  那么中国家长又会觉得学习好了自然能找到好工作,现在还小,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就好了,小学阶段就学习职业规划的课程太早了。

  虽然芬兰拥有发达的经济和良好的社会福利,我们尚没有这么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减负”的本质一样的,就是让孩子在适合他们生长发育规律的环境下,真正得到全人格教育。

  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考虑到家长在工作日时间接送的困难,纷纷开展“课后一小时”活动,有的学校设置了芭蕾形体、捏塑、英语剧、国际象棋、彩陶、摄影等诸多活动,有的学校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心智教育、财商培养等课程,极大的开拓了学生视野,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