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2)

奥数网 2018-12-30 21:01:41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 mm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毫米的认识》,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例1用小组活动的画面提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方式,以数学课本为素材,让学生通过估、量,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让学生凭借测量物体的直观图确定三个物品的长度,熟悉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练习一第1、2题考查学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第3题是估计、测量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而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方面更需要多多培养。虽然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了厘米和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学生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在《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帮扶、引导为主,教会学生如何有效估计物体的长度,如何有效参与小组活动中去,如何较科学规范的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加深对毫米的理解。在后面的《分米的认识》教学中,我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放手,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主探索。 本节课属于计量单位的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小活动来获得学生的喜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用手比划的过程中,唤醒旧知,以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这样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让比划得较准确的同学对自己有信心,获得学习上的满足和喜悦;二是让比划得不准确的学生知道:数学需要思考,哪怕是比划,也得先思量思量,再出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