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分桃子》说课稿
说教材: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说设计理念: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4、通过变式练习夯实重点。在揭示平均分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判断的教学环节,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来巩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学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不是平均分的,比如一共八只小鸭,一边是五只,一边是三只,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平均分,接着通过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它们变成平均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本来不是平均分的星星变成平均分,这一过程具有多种功效,让学生在一个练习中,既训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又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还能巩固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从而也能使本课堂的重点进一步落实。
5、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突破难点。练习的第四题,是一个气球的情境。九个气球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体会有剩余的平均分,这里用气球作为分的原物,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有半个,所以也能比较有效的突破平均分也有剩余这一难点,如果用其他的材料比较难以讲解。这里,我用实物和真人进行分,仅让学生理解了有剩余的平均分,还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教材上有的资源,我也充分利用,让实物分完后再到书上用连线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