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初次进入校园生活的小豆包
忘东忘西、没写功课、不守规矩……完全是小一新生的“正常反应”,爸妈先别生气,也不要灾难式的想着:“才小一就这样,以后怎么办!”记住,小学一年级的适应重点在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规律生活、融入团体。
关于小一新生入学的九个常见问题
Q1:孩子上课找不到教室,放学时,我也要等好久才接到小孩。
A:放学时间人车杂沓,开学第一周会是接送混乱期。父母必须和孩子约定好接送地点,也要先说好,如果在约定地点等多久还是没见到面,可以去哪里等,或是到哪个处室找老师协助。
若打算让孩子自己上下学,务必带着他走几次安全路线。教他如何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走人多的人行道,以及上下学时段有老师或家长站哨的路线。
面对新环境,上小学前事先认识校园,能减轻孩子的焦虑与紧张。但如果没机会,开学后也要找个时间,协助他认识学校环境、了解学校情况,例如:校门在哪?警卫伯伯在哪?上下学走哪个门?厕所在哪、如何使用?老师的办公室在哪?医务室在哪?操场、游戏场、球场在哪?哥哥、姐姐的教室在哪?公共电话在哪?
Q2:一开学他就状况百出,不会趴睡、不会用蹲式马桶,还常打电话要我帮他带东西。
A:这些大人眼中没什么大不了的改变,却可能让孩子的新生活充满了不安与疑惑,甚至有孩子因为不习惯蹲式马桶,直接大便在裤子上。
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大不相同,这些在刚上小学的前几周,老师都会带着孩子去认识,包括:如何使用蹲式厕所、上厕所要关门、如何折卫生纸、厕所弄脏了要怎么清理等。
父母比较积极的做法是,在开学前告知孩子这些改变,让他有心理准备外,开学之后若有你觉得不合规矩的行为,也不要马上处罚,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遇到什么困难?再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
至于忘记带东西,建议父母不要帮他送,让孩子学着自己想办法。小学有个重要任务是生活自理,忘记带东西去学校是多数小一新生会发生的状况,不妨让孩子透过这个犯错机会,试着想办法跟同学或老师借。
Q3:孩子回家时跟我说他上课都听不懂,我该如何协助他?
A:当孩子这样反映,父母必须委婉的让老师知道,“孩子目前的学习似乎无法理解,我在家可以如何帮助他呢?”
有经验的老师会先确认孩子是否有生理上的困难,包括视力、听力、注意力等是否有先天的不足?再看看孩子是不是因为新环境适应困难?还是学习态度需要调整?也有些孩子是因为家长要求严格而造成焦虑。
小一前几周语文教的都是拼音,孩子在学校学完后,回家一定要陪着他练习。有些孩子学习比较慢,但只要家长持续陪伴,小一上学期结束前很少有孩子学不会。
Q4:小学意外比幼儿园多,才开学,他就从游戏架上摔下来。
A:低年级生是小学生中,最常因为游戏器材使用不当,导致跌伤、瘀伤、撞伤的一群。
虽然老师会提醒孩子游戏器材的安全使用方式,但父母在带孩子逛校园时,不妨示范正确玩法,包括:荡秋千手要抓紧,秋千停了才能下来;溜滑梯不可头下脚上或站着溜;玩翘翘板时不可以在板上行走,或是突然跳下让小伙伴掉下来。也让孩子知道,如果受伤了记得到医务室找护士阿姨。当孩子真的受伤,不要大惊小怪、兴师问罪,冷静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
Q5:孩子有些新生活适应上的状况,我想要和老师讨论,到校拜访和打电话,哪个是和不熟悉的班主任最好的沟通方式呢?
A:视沟通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沟通形式。紧急且可能有争议的讨论,为避免文字传达有限、想象空间大,以电话和面对面谈为佳,但是要注意时间。若要打电话,孩子放学后的下午通常老师还在学校,是很好的时间;但许多父母到晚上才见到孩子,如发现需要沟通,要打电话也记得尽量在9点之前。
当你需要亲自到学校一趟,先和老师约时间是一种礼貌。无法事前联系的话,放学接小孩的空档是不错选择。如果临时真的有急事,需要立即联系,为了不打扰老师上课需要照顾全班学生,最好透过教务处等单位联系。
亲师座谈会、班级网页,都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与学校教学成长。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亲师沟通,都要记得态度有礼、委婉,表达出“我需要老师的意见与专业来帮助孩子”,才有可能透过亲师沟通取得良好的亲师合作。
Q6:开学1周,东西一直不见,书包乱糟糟,要怎么教他整理?
A:上学用品的挑选以实用、安全为主要考量,每一个都要贴姓名贴或写名字。一些必备文具,像铅笔、橡皮擦、尺等,可以多买一点备用。但是当孩子弄丢了,张晓雯建议不要马上补给,最好是在给孩子文具前就让他知道:“这是你这学期的5枝铅笔,要好好爱惜,用完就没有了。”当他笔不见了,要他去找、问问同学,甚至如果还是找不到,就请让他用剩下的3枝笔,让孩子感受丢东西的不便。
若孩子总是把学校课桌抽屉塞得乱七八糟,可教他“书背朝自己、大书往下面、小书往上面”的置物原则,找书时掌握“整叠拉出一半,抽出需要的那一本”的诀窍,让抽屉井然有序。柜子里也可放个小篮子,指导孩子将小文具放篮内、大物品放篮外摆好。
Q7:早上节奏很混乱,为了怕迟到,早餐根本来不及吃。
A:念小一之后,大多数孩子必须在早上7点50分之前到校。但是要早睡早起不迟到、吃完早餐再到校,都不是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父母必须随着孩子上小学,全家调整作息,跟着在晚上11点前一起上床睡觉。
开学前2周就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开学后,孩子偶尔太晚睡,也不要有“昨天太晚睡,今天让他晚点起床”的念头,那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和大家变得“不一样”,甚至影响人际。
Q8:孩子到了晚上作业总是写不完,这正常吗?
A:小一新生的功课量以半小时内可完成为佳,加上做功课前拿出文具及调整坐姿与握笔姿势等“前置动作”,以及做完功课后检查、收书包等“收尾工作”,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当孩子的动作慢,或是因为小肌肉尚未发展成熟,让回家作业影响了夜晚生活及就寝时间时,可以和老师商量作业减量,多数老师都会愿意帮孩子调整作业量。
写作业虽然是孩子的功课,但是协助孩子有能力完成作业,却是父母的责任。尤其现在孩子的回家作业有大分量的观察、实作或讨论,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指导。
如果孩子写作业很上轨道,1周内可以有1、2次放手让他规划放学后的时间安排,你从旁观察,与他讨论调整。
Q9:孩子回家哭诉:“有同学打我,我跟老师说了,可是老师却处罚我!”我很心疼。
A:小一孩子的表达能力及多元观点能力都不够,对于他的描述,可以同理,但是不要急着处理。若孩子反应不大,听听他的心情,过几天再问他后续发展;如果影响到上学适应,不妨和老师联系,听听老师对这件事的看法。有经验的老师不会只处理“事件”,还会透过个别或全班的团体辅导,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会人际相处。
孩子间的争吵是学习,可以学会很多人际互动的分寸,“在学校发生的问题在学校解决,千万不要就拿起家长通讯录,直接拨电话给对方家长。”她曾遇过孩子吵完转身玩成一团,大人们却还耿耿于怀;也有家长一直用大人的角度要帮孩子解决问题,久了反而让孩子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