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成功教学策略探索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快感
———小学数学成功教学策略探索
[论文摘要] 本文试着从“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树立成功的信心”、“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拓宽学生成功渠道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和“如何关注学生成功快感,以引导学生逐步主动追求成功”三方面提出看法。
[关键词] 成功 成功观 渠道 快感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予儿童,在儿童的心里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本文试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体验成功谈谈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成功”
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人知的成功,即他的成功被老师、同学、家长所认可,能赢得荣誉,获得他人的赞许,同学的尊敬、羡慕等等;另一种是不为人知的成功,即自我目标的达成,只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称之为成功。比如从来没考过及格的通过努力考及格了,难题攻克了,作业做全对了等等。而我们的学生、甚至有些老师也往往忽略了后一种成功的含义,认为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成功的两种含义,特别是第二种含义,使他们明白取得这两种成功都是好样的,都同样是了不起的。
2、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首先我们老师要始终坚持“三个相信”的教育理念,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
其次要树立每一个学生成功的信心,特别是那些中下等的学生。有人说的好,信心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成功的到来正如一副对联上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没有信心,便没有成功。学生信心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和诚心予以配合,需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可运用以下方法:
一是目标激励法,即用切合实际的目标激发其自身积极因素,按照“目标——成功——新的目标——新的成功”的发展思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形成良性循环。要注意目标的挑战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引导正确归因,即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努力、意志、方法、习惯等与智力、能力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因素,使学生感到其“差”可变,调动他们改变自我、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三是情感沟通法。我们要全方位地关心、理解和支持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甚至要适当偏爱他们,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达到情感“共鸣”,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得到他们的“认同”。
另外,我们老师也可以找些有关这方面的格言、警句、事例经常激励学生,使他们明白成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应该属于每一个奋斗的人。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二、拓宽成功的渠道
1、 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我会学”中获得成功
在小学生看来,知识要靠老师教的,没有老师就学不到知识。可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没有老师帮助的时候居然也能学会知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有本领。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由于此前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有学习,我将看书自学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时思考2个问题:(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2)小数加减法在竖式排列上与整数加减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此不同?由于有旧知识作基础,又有明确的自学目标,学生的自学很成功。第二天,学生自学成功的喜悦不单写在了脸上,更表现在了行动上,课堂上自学问题反馈和新知巩固练习时几乎所有的学生情绪高涨,发言争先恐后,这一切都是“成功”带来的。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创设学生自学的机会,做到“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决不代替”,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保证学生自学的成功。
2、 关注数学的应用性——从“我会用”中获得成功
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布置一些应用性的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我班有一个学生利用学过的三角形的稳定性修好了原本摇晃的椅子,他在一篇作文中写到:“当爷爷一脸惊讶地问是谁干的时,我觉得自己真了不起,真有本领,真能干!”言语中洋溢着成功的无比喜悦和自豪。我敢肯定,这种喜悦和自豪必将升华为他对数学学习的巨大热情。
3、关注教学的开放性——从“我会思考”中获得成功
开放式的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了小明调查表弟和表哥年龄的调查结果:
表弟1岁时,表哥3岁;表弟2岁时,表哥4岁;表弟3岁时,表哥5岁;表弟4岁时,表哥6岁;表弟5岁时,表哥7岁;表弟6岁时,表哥8岁;表弟7岁时,表哥9岁;表弟8岁时,表哥10岁;表弟9岁时,表哥11岁;表弟10岁时,表哥12岁;表弟11岁时,表哥13岁;……我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调查结果怎么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表示方法,使它更加简洁、明了。不一会儿,“我会”、“我会”的欢呼声由疏变密,渐渐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学生们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小手越举越高,看着学生个个迫不及待的样子,我知道他们正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果不其然,学生们想出了好多的办法:有的同学用省略号来表示,有的学生用一句话来表示,有的学生用表格来表示,甚至还有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有的还想出了好多方法等等。开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体验和享受到了思考带来的巨大成功。
4、关注合作学习——从“我们成功了”中获得成功
在《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投影出示画面)。一开始学生都各自记录,统计时学生发现车速太快,一人记录根本来不及。第二次统计时有些小组学生分工合作,明确每人记录一种车辆,顺利地完成了统计。当我宣布最后统计结果时,正确的组每个学生不约而同地集体欢呼 “耶”,为他们共同的成功而欢呼,个体在集体的成功中感受到了成功。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强,为了集体成功,他们会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完成任务更为积极、主动,成就动机也更为强烈。
5、关注数学与学生特长的结合——从“我比别人行”中获得成功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发现,一个学生要想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往往只能依赖于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要想获得成功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如何进一步拓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渠道?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一不可用数学来表达。” 数学的内涵博大精深,数学的外延无所不在。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实际存在的事物都可能成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而且,数学的研究对象还要超越于实际的事物,例如抽象的几何图形或者数字等这些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也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任何事物中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包括每个人身边发生的事,每个人各自具备的特长、爱好等,都可以和数学扯上关系,而利用学生的特长、爱好等往往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比如擅长画画的学生可能会设计出比其他学生更漂亮、更富于想象力的轴对称图形;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做出比其他学生更精致、更美观的平行四边形、圆柱或圆锥……利用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特长、爱好、优点等不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美感,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获得别人达不到的成功,使其觉得我比别人行。以此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成功渠道,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6、关注自我学习目标制定——从“目标达成”中获得成功
成功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的成功直接源于儿童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成功心理,追求这种成功的人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务虚而不务实,他们看上去雄心勃勃,其实自尊心敏感而脆弱,需要用荣誉来补偿他们的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对于成功体会到的不是幸福,而是厌倦和空虚,美国心理学家弗拉赫说的“成功导致抑郁”指的就是这种人。第二种含义的成功是一种成熟的成功心理,追求这种成功的人注重过程而不是特别注重结果,务实不不务虚,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认为通过努力可以将事情做好、做得更好,他们具有独立而健全的个性,有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他们生活得幸福而富有意义。因此,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追求第二种含义的成功,引导他们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有针对性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如胆小的学生可以制订“这节课我要争取发言”的短期目标;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制定 “这星期我要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写作业”的短期目标;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可以制定“这次期末考试我要争取及格”的长期目标。可以让他们在每天第一节上课前小组内交流自己今天的学习目标,组内同学相互监督目标的达成。老师要经常检查、修改他们的目标,使他们的目标切合自己的实际,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及时关注、督促其目标的达成,帮助他们在达成自我目标中获得成功。
三、关注学生成功后的心理感受
1、强化
成功本身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成功后的感觉,成功所带来的满足和愉快,即快感,只有这才能增强信心,催人奋进,从而去追求更多更大的成功。而这点恰恰不被老师们所重视。老师们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创设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却忽视了学生成功后的心理感受。有时当学生学习上获得成功,却不被老师同学认可,甚或被指为是错误的,他虽然获得了成功,但体验到的却不是快感,而是焦虑、郁闷……有时当学生学习上获得巨大成功时,老师却轻描淡写,他能感受到应有的快感吗?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快感,那什么增强自信心,催人奋进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是否能获得成功,更要关注它是否从中“获得了”快感?是否从中获得了“应有”的快感?是否从中获得了“最巨大”的快感?
学生成功后获得的快感越多,对其学习和成长越有激励作用,因此当学生学习上获得成功时,我们要想办法来强化学生的成功快感,努力使其心理获得最大的满足。
(1)评价促强化
a、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
当学生获得成功时,不同的人的评价会对他产生不同的感受。老师在学生眼中是知识的“权威”,其评价的分量不言而喻;而其他学生的评价则会使他感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等共同参与评价。要注重评价的积极引导,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愿望太强烈,总嫌还不够好,不轻易赞扬孩子。而学生间的评价往往都是“挑刺”的,这些都需要老师做积极地引导,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学会赞扬别人。其次还要注意各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学生A用竹子做了一个比较精致的可以拉动的平行四边形,我和学生都称赞不已,学生A很开心,那天上课表现特别棒。他回家把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给妈妈看,哪知妈妈不高兴:“这些东西做得好有什么用?有本事你考个100分给我看。” 学生A顿时…… ,唉!
b、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
除了语言的评价外,还可以运用肢体动作评价,一个点头、一个微笑……还可以用文字的评价,比如在学生的作业旁写上一些赞扬、激励的话语;对一些重点关注学生附以长信,称赞的同时推心置腹谈他的不足处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对创新解法,以小朋友的名字来命名此算法……这些评价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强化学生成功的快感。
c、注重课后延续评价
课后同学的赞扬,老师的一句“你刚才的表现真棒”,甚或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轻轻的点头,会让学生感到特亲切,特真实,会使他倍受鼓舞。
(2)展示促强化
我们可以借鉴美术、书法等展览的做法,把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搞多人学习成果联合展示,如“创意算法集粹”、“瞧瞧我们的作业”、 “瞧瞧我们做的圆柱和圆锥”……可以搞个人某一次成果展示,也可以是个人期末汇总展示;可以在班级里展示,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展示,甚至可以在社会上展示。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展示,听到一片赞叹声时,定会激起其极大的成就感、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展示也是扩大知情面的最好方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成功,能得到更多人的承认,是强化成功快感的最好方法。
(3)倾诉促强化
人获得成功后,都有一种渴望与人交流的冲动,渴望向别人诉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因而,学生成功后,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倾诉的机会,比如可以创设机会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成功的经过,可以课下以询问的方式给他倾诉的机会,可以“怂恿”其他学生去主动向他请教或询问其获取、感受成功的经过,也可以让他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今天为什么老师同学称赞他,使他在倾诉中进一步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自己的价值。
2、抑制
有些学生在获得一次次成功后可能会产生自满情绪。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再“强化”了,要“抑制”。首先肯定他的成功,同时使他明白这次成功最多只是你人生中一个辉煌的瞬间,绝不是全部,不值得你陶醉很久的。巴甫洛夫曾说:“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还有很多成功等着你去争取。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伽利略曾说:“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浅陋之极。”成功后体验一下成功的快感,“骄傲”一下,感受一下这种美好的感觉是应该的,但不应该“自满”,接着应该马上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想着自己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然后投入实际行动,为的是下一次短暂的“骄傲”……,形成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学习困难学生及其转化的基本策略》,陈德华,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
2、《众说纷纭话成功》,徐明文,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3、《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