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都快把我家孩子挤成相片了!
前几天跟一个妈妈聊天,她说自从孩子上了小学,最让她头疼的事就是看孩子写作业。题做不出来,跟那墨迹,当妈的心里干着急、憋着火,但是看孩子那么小,又不忍心辞叨他。
孩子一入小学,管理时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相信妈妈们也看过各式各样关于时间管理学的野鸡汤,“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如何压榨孩子的学习时间造就学霸和普娃最大差异”等等。
“可是,时间管理,也得先要有时间啊!”这句话真是道出了很多妈妈的心声,很多娃娃们的时间都是负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跟踪调查了几位家庭,发现他们有如下共性。
一、压榨不该被压榨的时间
“我家的是放学后4-5点半做作业,没有家长辅导,估计也就一半时间是认真做的。6-7点吃饭,7-8点复习预习,然后吃水果,跳绳。练半小时琴,9点洗澡睡觉。有时候宝宝不乖,被训了,学校作业没做完+复习要超过9点半,钢琴也不弹了。10点多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的确是紧凑。”
根据这位妈妈描述,孩子时间安排很不稳定,而且大部分精力花在与学校作业作斗争。按照普通小学作业的难度,小学生平均半小时可以完成,4-5点的时间好学生应该复习预习都做完了。作业做不完把练琴时间挤压到30分钟,相信学过钢琴的宝宝们都明白,半小时还不够练基本功,尤其是冬天手还没捂热时间就到了。就像人们做运动减肥,从二十分钟后才真正燃烧脂肪。火候不到,啥都练不出来。所以这位宝宝的钢琴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功课功课不行,特长也拿不出手。最后只能压榨睡眠时间,孩子长期缺觉身体不好,几年后怎么拼升学呢?建议和学校老师沟通,如何提高在校听课质量,把作业+复习+预习的时间“压榨”在半个小时左右。这样7-8点时间,腾出来给钢琴,要学就好好学,每天至少保证一个小时。
二、重视短期效率,轻视长期积累
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时间安排:
3点半到家做作业;
5点半我回家前,学校的作业、预习复习和钢琴都要完成;
在6点晚饭前,我检查她的口头作业完成的好不好;
晚饭后到7点15分,是背唐诗、背新概念、做AS题、做英文题、看书、玩玩具、看电视、象棋、练画画……孩子自己安排;
8点半上床,9点睡觉。钢琴和课外阅读现在都是随时放弃阶段,因为实在没时间。
从时间表上能看出,这位妈妈有非常强的管理意识。在一天里,把时间切分成固定的几大模块分别用于作业时间、拓展学习、兴趣爱好、娱乐放松,而且内容相对灵活,有紧有松,晚饭前口头检查也是把控重点项目质量。但是问题在于,短期效率提高并没有对孩子长期发展有帮助。放弃钢琴意味着前期投入的价值产出大打折扣。7-8点内容似乎有些过于丰富,排了12个项目,精学只能学得断断续续,浅学只能粗浅的撸一把皮毛。建议家长在关注效率的时候也要重视积累,把这段时间再细分,项目按主次分配。唐诗、英语、做AS题这些是要每天坚持积累的,占40分钟。剩下时间用于画画、象棋等爱好培养的,两头一个项目,坚持40分钟。最后自由安排活动、看电视、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