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古代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古代称谓
1.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6)特殊称谓
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