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奥数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湖南日报 2004-10-15 13:14:33

  人物简介:俞汝勤,1952年从长沙市雅礼中学毕业后,被派送到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深造,1959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起在湖南大学任教至今,曾任湖南大学校长。长期从事化学传感器、化学计量学、新型分析试剂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说得一点不错。知识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使国家不再因为落后而挨打。”俞汝勤院士谈及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时深有感悟地说。他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获取知识的方法与知识同样重要,父亲虽然平时很少直接辅导自己学习,然而父亲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不是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苦读书,而是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和创造中加深对知识重要性的理解,从而更自觉地刻苦学习。

  捉鬼的经历让他迷上了科技知识

  俞汝勤1935年出生在上海,两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俞汝勤的父亲带着全家于战火烽烟之中匆匆离开上海回到老家长沙避难。谁知安稳日子没过几天,日军的飞机就飞到长沙狂轰滥炸,俞汝勤的父亲只好再度举家南迁,经长途跋涉,最后躲到安化县城。

  俞汝勤的父亲读过高中,到安化避难的长沙老乡集资开了个百货商店,请他担任经理。母亲则在当地卫生院当医生。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俞家的生活还可以,这就使俞汝勤有了上学的条件。

  俞汝勤6岁时,进入安化县城的黎明小学读书,这所小学里有许多从长沙逃难来的中学老师,俞汝勤被老师上课时讲的爱迪生的故事所打动,他幼小的心里萌发出一个美好的理想―――像爱迪生一样发明东西。此后俞汝勤真的行动起来,他放学后经常在家里做各种各样的小实验。

  有一次,俞汝勤与弟弟妹妹玩捉迷藏,他藏在一间黑乎乎的小柴房里,当他偷偷地从墙壁上的一个小洞往外面看时,弟弟正好向这边走来。俞汝勤急忙转身靠着墙壁蹲下,突然他发现墙壁上有一个倒着的人影,一晃一晃的。俞汝勤以为看见鬼了,吓得起身就往外面跑,与进屋取柴火的父亲撞了个满怀。

  父亲问他这样慌慌张张的干什么,俞汝勤就把刚才见到的情景复述了一遍,没想到父亲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转身叫弟弟在柴房的小洞外站好,然后对俞汝勤说:“走,咱们捉鬼去!”俞汝勤就怯怯地和父亲进了小柴房。那个倒立的人影还在白墙上,父亲就叫弟弟走动走动,那人影就晃来晃去。俞汝勤呆了,问父亲这是怎么回事。父亲说:“这是针孔成像原理,要到中学里才能学到,好好读书吧。”从此,俞汝勤对科技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看书和做实验是他学习的快乐源泉

  1946年,俞汝勤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安化英武中学。在英武中学读了一年后,父亲将他送到长沙的名校―――雅礼中学读书。由于想要插班读书的学生较多,校方规定要通过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才能录取,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的俞汝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入学考试。

  雅礼中学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十分重视科学实验,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有很好的实验配合,这使俞汝勤的发明创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俞汝勤经常在节假日把自己关在寝室里,埋头制作各种小东西。父亲对儿子的发明爱好非常支持。

  有一次,俞汝勤打算制作一台收音机听广播,可是缺少材料,他就利用星期天,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全部带上,去城里旧货店里收购,耳机、铜丝、螺丝……都是他要收集的东西。一天忙碌下来后,这些东西基本上收集得差不多了,俞汝勤又来到中药店买了些可以单向导电的自然铜矿石,然后就回到寝室按照书上的原理制作起来。经过一阵紧张的忙碌后,俞汝勤终于成功了。随着悦耳的歌声从收音机里传出来,俞汝勤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除了发明外,俞汝勤的另外一个爱好就是喜欢逛书店。在书店里,他可以免费读到许多开架书。他在那里经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连中餐也来不及吃。有一回,他在开架书里发现一本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科普读物,拿起来一口气就看完了。当他合上书本时,天不仅黑了,而且外面下着大雨。书店要关门,他就在屋檐下足足站了两个小时,最后冒着细雨回到了学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发奋图强

  1952年,俞汝勤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到北京留苏预备班学习。他在留苏预备班学习了一年俄语,然后被送到原苏联列宁格勤大学化学系深造。临别时,俞汝勤的父母反复叮嘱他在国外一定要刻苦读书,将来才能有本领报效祖国。

  俞汝勤对父母的话铭记在心。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通常都是他。在节假日里,他也很少出去玩,而是埋头苦读。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会向老师问个明白。俞汝勤留学期间的成绩在班上始终名列前茅,同学们都从心里由衷地钦佩他。

  在苏联留学期间,俞汝勤十分关心祖国的发展,每当报纸或者电视中有关于祖国的报道,他都会认真阅读或收看。有一次,他和一位苏联朋友闲聊,那位朋友突然问他:“你们中国一年产多少钢?”俞汝勤就实事求是地说出了中国当时的钢产量。那位朋友听后颇为同情地说:“才几百万吨,太少了,还不及我们的尾数呢!”当时苏联的钢产量已经达到数千万吨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俞汝勤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经常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望着祖国的方向沉思:论读书,我们中国学生绝不会输给别国学生,但是论工业,我们中国却和别的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祖国不富强,我们怎么抬得起头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俞汝勤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1959年,学业有成的俞汝勤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满腔热情地踏上了归国的旅途。回国后,他长期从事化学计量学及化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