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家树1
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旅行家树无论在什么环境都为
2009-06-25 21:48:37
-
北京的四合院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居住情况
2009-06-25 21:48:12
-
心愿2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意)1、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
2009-06-25 21:47:54
-
心愿1
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009-06-25 21:47:36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
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
2009-06-25 21:47:04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
一.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
2009-06-25 21:46:44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
2009-06-25 21:46:25
-
《斗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本诗以一位母亲的口吻
2009-06-25 21:43:05
-
《第一组》教材简说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
2009-06-25 21:41:33
-
《第一组》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
2009-06-25 21:41:11
-
《第一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由两篇精读课文
2009-06-25 21:40:43
-
《窃读记》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2009-06-25 21:39:50
-
《窃读记》教材简说
【课文简说】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
2009-06-25 21:39:32
-
《窃读记》教案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18个生词(窃
2009-06-25 21:39:04
-
《窃读记》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上节课,孩子们不但课文读得好,生字也学
2009-06-25 21:38:39
-
《窃读记》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2009-06-25 21:38:09
-
《窃读记》教学设计2(实录)
【教材解读】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
2009-06-25 21:37:40
-
《窃读记》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加强积累(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
2009-06-25 21:37:09
-
《窃读记》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一、扣题眼,顺势导入1、查字游戏: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2009-06-25 21:36:47
-
《窃读记》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
2009-06-25 21:36:13
-
《窃读记》教学设计5
【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单纯、热情,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
2009-06-25 21:35:41
-
《窃读记》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一、仔细品读,感悟写法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结合你画出的描
2009-06-25 21:35:14
-
《窃读记》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读写生词语
2009-06-25 21:33:40
-
《窃读记》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入:交流自己摘抄的印象深刻的句子
2009-06-25 21:33:09
-
《窃读记》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2009-06-25 21:32:43
-
《窃读记》教学设计10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窃读炒菜锅勺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009-06-25 21:32:11
-
《窃读记》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
2009-06-25 21:31:45
-
《窃读记》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
2009-06-25 21:31:13
-
《窃读记》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2009-06-25 21:30:28
-
《窃读记》语文练习
《窃读记》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2009-06-25 21:29:28
-
《窃读记》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窃读记》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2009-06-25 21:29:06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
【课文简说】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
2009-06-25 21:28:48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建议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
2009-06-25 21:28:27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
2009-06-25 21:27:47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教学建议】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应放
2009-06-25 21:26:49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资料链接】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
2009-06-25 2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