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一、学校体育要树立以体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由于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表现在学校体育上,就是重竞赛.轻教学,重提高.轻普及。当前,人们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往往单纯以运动会的名次和高考成绩为标准,为了追逐这方面的名利,不少体育教师不惜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了少数体育尖子的训练上,而把体育教学放了次要位置。有的上课不下功夫,得过且过;有的上课毫无准备,随便应付;有的长期以“放羊式”的教学自足。这种学校体育被异化的现象令许多有识之士担忧。
一个学校的体育尖子,充其量中超过学生总数的5%,而95%以上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体育教育。显然,这种现象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应当明确,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本的工作。只有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使每个学生受至应有的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它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只有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有可靠保证。
1、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统得过死,管得过严,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这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实施素质教育应首先把教学氛围变得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把权放给学生,自己要由过去的“主演”变为“主导”,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也才能真正在体育课中体验到运动乐趣。
2、体育教学要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追求体育知识技术的精细讲解,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之一。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应当清楚,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技能技术的形成,主要是从实践中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体育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性;
(2)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主要指竞争力.意志力.创造力和人际关系的协同能力;
(3) “五自”能力: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与终身体育接轨。
3、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体育教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传授体育技能技术只是育人的手段。但是,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单纯技术观点的教学还是相当普遍的,以技术教技术的现象并不少见。技术的本身成为教学的目的,而学生身体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情感的陶冶则被放在一个次要位置,运动技术从教育的“媒介物”上升到教育目的本身,体育教育从“育人”降为“传技”。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接轨,必须突出育人的功能。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有着生动的内容。
每堂课的开始与结束,师生都要互相问候,实际上这就是向学生进行礼貌行为的教育;各种队弄训练,与其说是让学生学习队列技术,不如说是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耐久跑教学既锻炼学生的耐力素质,更锻炼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各种游戏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从中培养团结友爱.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等各种优良思想品德;音乐舞蹈进课堂,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又陶冶了美的情操;每堂课都要整理场地,搬运器材,这又可以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总之,体育教学的各种因素自始至终像一条红线贯穿课的始终。只要我们吃透教材,研究教法,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相接轨并不难实现。
三、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是这施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的量后落脚点主要是课堂教学。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培养不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素质:一是政治方面的理论,应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论法,明确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教育的各项法规,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二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能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益。
2、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对工作的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第,具有协同能力。
3、业务素质:从理论到实践掌握体育教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并能根据教改的南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其他新的与体育教学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技术。
4、文化素质: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众多学科相联系,除体育专业和各种文化基础知识外,它还与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联系.体育教师特别应当在文学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使自己在讲话中词汇丰富.准确简炼.生动形象,并富有幽默感和号召力,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