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济南奥数网

济南站
奥数网

山大附中的特色课程详解

山东教育教师网 2011-06-23 14:33:30

  山大附中坚持的信念,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应该为学生和谐发展提供支持性环境,要让我们的孩子眼中总是充满阳光和希望。为此,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山大附中以学校为本整合课程资源,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在全面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探索构建起以“发展”为宗旨,以“实践”为特色,以“活动”为载体的开放式特色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设置特色课程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初中阶段)学校除“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山大附中分年级开设系列化的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逐步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色课程体系。

  1、选修课

  在八年级,开设了共计20门选修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些选修课的设置,例如“走进考古”、“战争奥秘”、“”美食俱乐部、“手工作坊”、“历史讲坛”、“小水滴工作室”、“DV工作室”、“动感少年舞蹈队”等等,一方面注重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一方面都是在学生选择过程中确立的。那些不受学生关注和欢迎的课程,学校坚决不开设。同时,选修课都是针对常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开发的情况下设置的。选修课采用菜单式管理,既可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又保证了学生全员参与。

  2、综合实践活动课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山大附中特别强调设计理念和课程目标。

  设计理念是: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们的课程目标是: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爱意识和对自我、对社会的责任感。

  根据设计理念和课程目标,在不同学段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校内外教育主题和活动内容。

  例如:针对七年级学生刚刚踏入中学校门,我们首先设置了规则教育主题、环境教育主题等,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和谐的音符”,进行社会违规现象调查,熟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等,组织学生自己整理出符合国家法规、社会公德和自身成长需要的规则,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更提高了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我们还开设“大家讲堂”,组织学生走进山东大学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大家风范和百年山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进入八年级,针对学生成长需要,我们设计了生命教育、人与社会和研究性学习等主题,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意识。用一天时间徒步行走三十公里的“走着成长”活动,“十四岁生日庆典”、“感恩父母”一天体验活动等,都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和关注的品牌活动。

  学生进入九年级,我们则把成长教育、理想教育和感恩教育等确定为主题,通过组织理想教育讲座、“理想与人生”主题班会、“我的人生规划”设计、“与山大学子面对面”座谈、青年志愿者、“我为母校发展献计策”等活动形式,鼓励和指导学生脚踏实地、面向未来,学会成长、学会感恩。

  所有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三个年级都设置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社会服务,不同年级每个学期分别设置了不同主题的活动内容。

  这样的课程设计,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把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当中,摒弃说教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成长,与学科课程相得益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二、统筹兼顾,上好每一节特色课

  1、合理安排,全程监控

  学校认真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把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合理安排,全部排在学校总课程表当中。由教导处具体落实并监控特色课程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每一门特色课程任课教师、教学计划、教学地点、教学时间都得到落实。

  学校要求兼任特色课程的教师,都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案,并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经常了解和听取学生意见,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等,还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及时改进相关教学。

  学校结合评价制度改革,特别设计编制了《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手册》,把学生参加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当中,同时也把教师组织开设特色课程的情况纳入教师整体评价体系当中,运用评价杠杆,保证特色课程的开设质量。

  2、周密计划,认真实施

  我们的老师们意识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并不总是意味着等待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因为学生经常意识不到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只有准备充分和目标明确的教师,面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才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进入新的学习计划。事实上,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成长,这就意味着引导学生向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前进,以使他们的理解、技能和能力变得更加深厚、更加复杂、更加熟练。教师作为一个拥有资源的服务者,有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最大的教育益处。

  例如,“考古课”教学计划摘要:

  (一)教学目的:创设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增强学生对考古基本知识的了解,为学生兴趣发展提供活动空间。

  (二)教学时间:根据学校选修课表和具体活动要求,确定上课时间和地点,每次课时量1至4课时不等,重在学习与实践效果的需要。

  指导教师由历史学科教师兼任。

  (三)学生报名:限在七、八年级招收学生,采取个人自愿报名,教师具体考察其平衡年级人数,最多不超过30名学生。

  (四)教学安排:

  第一次内容:指导教师讲解考古学基本常识、文物知识、文物保护知识、田野考古知识、采集标本知识及如何识别不同时代文物,采集标本编号绘图记录整理等知识。

  第二次内容:选择考古文化遗址,实地采集文物标本。

  第三次内容: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参加实地考古发掘并听取考古人员讲解遗址发掘知识。

  第四次内容:整理报告,选定标本,全校展示活动成果(包括采集文物标本及文字报告,参与者每人完成一份)。

  第五次内容:指导教师按时代遗物分类讲解基本知识,例如,石器、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钱币、玉器、城址、墓葬、建筑等。

  第六次内容:参观省级博物馆、地方博物馆或专业博物馆,如有条件或机会参观田野考古发掘现场,亲身体验考古发掘。

  第七次内容:参观文化遗址,如不同时代的墓葬、房址、瓷窑、冶铁、城址等。

  第八次内容:整理采集标本编号,写出报告及八次活动总结。展示活动收获,完善下一步学习计划。

  3、学生参与,主体体验

  学生参与,主体体验成为特色课程的突出亮点。不论在教室,还是在实验室,不论在路途中或活动现场,还是在社区或家长工作岗位上,进行自我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对话乃至辩论,倡导合作与体验,从而获得了双重的价值:一个是帮助学生学习了重要的知识内容,一个是帮助学生发展了探究的技能和自我效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这必将给学生个体带来益处。显然,这种具有一种自由度的学习,使学生将自己感知到的可能世界与组织化的课程融合起来,同时也使他们将自己的行动过程与公共生活综合起来。

  一名学生谈到自己选择选修课“走进考古”时兴奋的说:“学校的选修课让我眼花缭乱,我从没想过还会有“走进考古”课。我并不想成为一名考古学者,我只是单纯的喜欢,喜欢考古的那种说不出的,很朦胧的沧桑之美。”

  还有一名学生在参加了“走进考古”课的学习后,无法抑制自己的喜悦,他说:“在这个小组里,我认识了几位新朋友,大家都对考古感兴趣,有共同爱好,在一起互相交流,一起分享考古带来的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有的喜欢青铜器,有的喜欢钱币,有的喜欢墓葬……大家在一起,各抒己见,互相补充知识,我们还在课堂上了解了一些专业的考古知识,受益匪浅。”“我亲身近距离地体验了一把考古挖掘,这会是我终生难忘的回忆和财富,我要好好珍藏它。”

  一名学生在题为《徒步60里,重走长征路》的文章中描写道:

  “头上顶着四月的太阳,汗水划过脸颊,嘴唇干裂难耐,穿梭在黄沙中,举步艰难。跌倒了,即使头晕目眩,双腿酸痛,也要爬起来。老师、同学的鼓励和支持给我带来了力量,忍住满眼的泪水,继续迈向前方。”

  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是走过之后,她却有这样的收获:

  “这次远足给了我很多启发,想象着某一天能够周游世界,想象着某一天能够改造自然,想象着某一天能够……看着外面美好的景物,才发现自己的视野太小,才发现自己走过的路太短,但愿自己能够走出这座山,到其他的路上欣赏风景。”

  特色课程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赞赏。有位家长在她的博客中写道:

  女儿学校上周五组织六十里远足,她提前一周就兴奋得不得了。让我给她多炸点虾,多煎几个鸡蛋,她跟几个好友商量好了,有带水果的,有带寿司的,还有带火腿的……,我仿佛能够看到她们分享食品,共享快乐的情景。

  傍晚六点女儿敲开屋门,一瘸一拐的,原来是脚上磨起了水泡。

  “咋样?”

  “嗨,体力没有问题,就是脚磨得疼。”

  “如果是跟我们在一起,你能坚持吗?”

  “我早打车回来了。”女儿嘿嘿地笑。

  “看来,在群体当中还是很能锻炼人的。”

  事后,女儿写了题为《坚持书写六十里》的感言。我想,这六十里将成为她青春岁月里最闪亮的记忆。

  ……

  还有一位家长说:

  “比起翻来覆去、千篇一律的考试、评比、记分,能给这么多孩子同时种下难忘的记忆真是一件漂亮的创意。”

  以行动为导向,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实践证明,特色课程说到底实施的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确确实实,说到底教育就是一种行动。因为,教育只有总是引导着行动,总是紧随着行动,才会使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一位亲身参加过“走着成长”30公里远足的学生在博客中留下这样的文字:“人生的轨迹越来越明晰,那一天,我们并肩走过的路,凝缩成一束温暖的目光,投向那一个美丽的远方。32公里,小半个济南,当征程就在眼前时,每个人都会恍惚一下。

  这是我们今天要面临的路,而未来的路会比这更长。那么,就背好行囊,从现在出发吧。我暗暗许愿,希望今天的远足之行会很精彩,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映刻在2009年4月3日的路碑上。

  大家不停地向前迈出一步,再用力挪起另一支腿,如此反复。杨不断鼓励我们“还有10分钟就到了”,我们也不断以10分钟为目标向前走。10分钟过后,目的地还没有到,杨又喊了一遍“还有10分钟一定会到”而大家也都以10分钟为目标继续向前走。一路上,我们更换了很多次目标,一次次鼓励都没有实现,但是我们都在相信着那一个未来。我相信,只要不停地、不停地向前走,在一个未知的远方,总会到达目的地的。

  许多人都不熟悉附近的地形,在连续走了近5个小时后我们都失去路程概念了,摆在眼前的,只有走,只有走下去,才有休息的可能,只有走下去,才可以有不走的时间。痛苦是为了快乐,辛苦是为了安逸,失去是为了得到,人生在此刻是公平的。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梦告诉我她已经对自己说了一百遍“一点儿也不疼”,而某王同学一直在对面放声高歌“吃饭就是力量”,凤向大家推广倒着走可以不疼一些。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坚持着,相互鼓励着,每一步走过的路,都有我们越来越强的信念。当夕阳的余晖渐渐蔓延,我们终于踏着歌声回到学校。

  这一天的辛苦后,那些曾走过的路都成为彼此的纪念,那一程程山水化作一阵阵歌声,我们相视、会心一笑,因为我们都一样!”

  回顾走过的路,学校整体规划设计的特色课程,的确创造出一个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支持性环境,使全体学生不仅体验着现实学习生活的辛劳与欢乐,还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夯实着未来。

  由此我们也体会到,做真正的教育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多考虑一些孩子成长,多考虑一些社会发展的需要,少考虑一点学校、教师自己的名和利,……让教育走出功利的怪圈,就可以滴水穿石的功夫,成就我们的学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