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三年级语文教学文论:三年级下册单元梳理及教学建议(5)

奥数网 2013-12-20 13:03:12


  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乌塔》时,按照“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乌塔是怎样的小女孩?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乌塔的这种做法好不好?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几个问题贯穿教学。在第二个问题“乌塔是怎样的小女孩?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教学时着力,学生体会到乌塔有主见、有计划性、独立性强等;待到讨论“乌塔的这种做法好不好?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一环节时,学生兴味盎然,各抒己见。

  【反思】

  可以说,这篇课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引发了大家对教育的反思。尤其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它打开了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原来,世界上还有别样的生活,还有别样的学习方式。这些都让每日生活在“鸽笼”的孩子望洋兴叹,同时内心涌动着憧憬与艳羡。面对这样的一篇课文,我们怎么处理?

  我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设计教学是必然的,不容置疑。学生在阅读时,一定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与自己对比。那么,我们在设计交流问题时,如何唤起孩子的思考,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由?教师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反思教师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到最后才兴味盎然?恐怕主要是因为前面始终都是在旁观乌塔,评价乌塔,基本上没有激活学生表达自己个性理解的内驱力。前面的问题还是立足于分析语言,树立形象。最后象征性地给了一点思辨的时间,学生很不过瘾。倘若我们设计时,就更开放一些,如“你最欣赏乌塔的哪一点,结合课文谈一谈。”“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呢?”“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中国的教育和外国的教育有什么区别,你怎么看待?”等类似的问题,也许学生就会更自主。

  由此,我想到:问题不等于话题。我们是要在课堂上尽量以问题贯穿,还是以话题辐射?

  在阅读教学时,不光是略读课文,我们要转变观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考力,在精读课中我们也不妨抛给学生1—2个话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争辩。

  话题不同于问题,反思:“乌塔是怎样的小女孩?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这是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深入文本,理解人物,是要求解答的题目;而“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呢?”这一类便属于话题。它是一个谈论的主题、议题。

  两者并不一定是截然区分的,它们虽然都有很强的指向性,但是,话题并不需要一个明确的、固定的答案。话题的交流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阅历、生活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来阐述。它是更加开放的,更富有个性化的体现。也许,这个话题在这一节课上的讨论只是个开始,对它的认识或者思考还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而相对于“问题”,更多的时候它是寻求答案的过程,因而强调精准、全面。

  对待教材中一些课文,我认为教师要特别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出有思维价值的“话题”,而不仅仅只在“师问生答”的层面。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是思维碰撞,思想交锋的平台。

  想起多年前一位优秀的教师曾经做过《军犬黑子》的研讨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他当时设置了一个话题──“你认为黑子是一只优秀的军犬吗?结合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但是当时我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它的高妙所在。只是觉得原来问题可以跳出固有的问题模式来设计,让学生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之下各抒己见。虽然,下课了学生也没有谁服气了谁,但是这节课学生意犹未尽。现在,回味这节课,其高妙所在就是──抛给了学生一个恰切的话题。

  因为只是个话题,才真正给了学生“空间”,学生才能够在自由的思维家园里纵横,真正的“自主”才得以彰显。

  2.略读教学不等于教会略读

  如同略读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一样,略读课文的教学绝不等同于“略读”。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中有要求:“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许多老师在解读课标时,就简单地认为这是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因而在略读课上,教师就会有“不作为”的表现。

  仔细辨析,“略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与精读、浏览、吟诵等都是我们进行阅读的方法之一。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略读课教学的目标,精读课教学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理,略读课教学的目标也绝不仅仅是以“略读”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略读课教学时间多数为一课时,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肯定会“简”,这一“简”也就想当然地“减”了,而教学中减掉最多的就是品味与表达。实际上,这个“简”不是简单,而是简明、简洁!

  殊不知,略读课文的编排,编者是颇费一番心思的。由于所处单元的主题及单元训练点的不同,略读课文所承载的任务也就各不相同。我们首先要解读教材,明确训练重点,而这也恰恰是“提纲挈领”的重心。

点击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