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武汉奥数网

武汉站
奥数网

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2)

武汉奥数网 2015-10-27 13:29:00


  但说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中层家庭,这个我也不反对。中层范围也挺大的不是?那时候小升初考试考的全是奥赛题,在那个培优班还没有风行起来的年代,没有觉悟在小学时就去奥赛班培训还考上外校的,真的只有神童了。所以就算不富裕,家里也不至于穷到揭不开锅吧。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的家长教育程度都比较高,这个确实影响了学生的质量,也决定了家庭环境。(注意我说的是教育程度高,不是什么别的高)家长的教育程度也影响了孩子的个人素质。这里大部分的同学都聪明而谦逊、富裕而单纯,从外形上来看,穿戴更干净整齐,举止更有教养,营养更均衡所以身材更匀称(哈哈,妈妈总说,你们学校小姑娘小伙子都好漂亮好帅气呀)。而像我家这种完全不关心教育动向,从来不管我上学的,自己又不是神童的,就从没被爸妈送去上过什么奥赛班,不知培优为何物,所以只能自生自灭,然后苦逼兮兮的在中考再园外校梦了。

  毕业后我才渐渐知道,当时有些同学家境确实是不错的。不过那个跟大伙们吃穿住行全在一起,完全打成一片,有点傻又有点单纯的青春年代,真的没有太在意彼此的装扮,也没有人会拿家境来炫耀。只是会在需要的时候默默地拿出一个别人没有东西解决问题。另外感觉那时候并没有那么多本科就出国的,一年级就那么几个吧,我们都羡慕的不得了,大部分同学还是高考/报送了,所以学习气氛还是很浓烈很单纯的。

  当时听说其他学校已经开始有社团,什么围棋啊、机器人啊、航模啊、生物啊之类的,确实是很好,可我怎么听起来个个都跟学习有关啊,也难怪我觉得其他学校都是三好学生式的教育模式了。我们那时没什么社团,但总是在上课或者课余搞些乱七八糟的事,圣诞party就不说了,体育课学宫廷舞、华尔兹啊,晚上观星星看月亮、唱歌比赛、每周影院,以及英语课上看不完的各种电影,甚至中午在教室里看动画片看连续剧的都有=_=#,但总有一点,就是参与其中的时候完全不会想到学习,如果有的话,捺也是英语吧。

  学习上要说一点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外校真的没什么考试!这真是我最喜欢的学习环境了!相比学习-考试-讲卷子的学习模式,我更喜欢学习-做题-讲题的学习模式,后者更自由更轻松,我也更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我是真的特别特别特别不喜欢考试的人。我讨厌整个考前到考完的过程,全程都充满着紧张、忐忑甚至后期的难过和忧伤,这整个就是个非常糟糕的学习体验。当时听一个二中的朋友说她们每周末考,考全科,周一公布成绩,排名次,贴在班里,然后讲卷子,周末再考如此循环从高一到高三,我听着就醉了……尼玛……我真是幸运到了外太空才没掉进那个坑啊……估计在外校的所有大考小考摸底考随堂测试加起来用手指头都数的清吧。我读研的项目一年的考试都比高中三年的多,当然,也没什么假期补课。

  最后说一下这里的人,这个太多感慨了,估计1年都说不完。现在经常需要socialnetworking,也参加了各种活动认识了一些人,但说真的,外校几年的感情,以及校友的人脉,够用我一辈子了。到现在我出门办事、有困难求助有问题请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外校的同学。就是那种铁打不动的关系,注定将来不管分散在世界哪个角落,见面了还是如同昨日一般的亲切的一句问候:“诶!苕!还是冒变咧!”

  六、在最好的时光,认识了一群最有意思的人。

  我所知道的武外校友群体中,大多是蛮有个性的。有在国内学金融毕业后跑到纽约玩音乐的,有高考分数能够上top2却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学电影的,等等。

  武外的出国风气甚重,高中生申国外本科的大多能去big name学校,在国内读本科的学生大半也会准备GT出国读研。

  武外的学生很会玩。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有学生会,也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有自己的乐队,会举办全国性的模拟联合国大会。但这主要是志趣相投的学生一起玩,官僚气息很少。高中部的一个老师就说过:“这么多年来,武外毕业的学生很少有当官的。”临近毕业季的时候,出国党们和保送党们就会设计专属于这一届毕业生的文化Tee和各式纪念品明信片,是每年毕业季的重头戏。还有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武外毕业舞会(prom),在每年夏天都要登上报纸头条。最近在朋友圈里又被2015年武外毕业舞会的消息刷屏。

  大多数武外的学生都懂得自我管理,尤其是初中就进武外的学生。武汉坊间的一句话就是:“读外校的孩子一定要自觉,要不然就‘丢’了。“的确是这样。从初中开始,老师在假期不会布置太多的作业,反倒是会列出一长串阅读清单,让我们去读中外文学名著。其他学校在补课的时候,我们在放假。

  很多年前,武外有被扣上”贵族学校“的帽子,现在很多人仍说读外校都是”土豪“。其实不然,就读武外的学生家庭背景都还不错,至少是小康中产之类。家境非常富裕的学生的确有一些,但绝对不是大多数。所以大家平时能够交流的东西很多,为人处事方面懂得一些,沟通起来也甚是愉快。不过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安排暑假海外游学的项目。现在社会上好多人吐槽这种有泛滥之势的游学项目,但作为曾经参加过学校办的项目的众多武外学子之一,我觉得学校办的项目的确很不错,并且能够在年纪尚小的时候在异国他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是极好的。

  我一直觉得,能够就读于武汉外国语学校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作为一个已近毕业三年的老人,我很庆幸地看到14届的学妹们建立了”武外情系母校“的公众平台,并邀请了各路牛人校友在上面撰写抒发对母校情感的好文;也看到在北美奋斗的前辈们建立了“武外美国校友站”及各个地区的分舵(在北美的WFLSer实在太多!),举办了多次活动来连结各届校友,互帮互助。

  借用13届毕业文化衫上的宣传语作为结尾:武外人,无外人。

  七、作业可以不写,课可以不上,但是英语课文一定要背╮(╯▽╰)╭

  太子湖边吹风,小操场围观情侣,文言文写检讨,每个月放电影,以及不分时间地点的翘课o(* ̄▽ ̄*)ブ

  正经答一下,大概就是更早开始追求自己期望的人生,更晚地承认现实。

  八、很久以前关注,到现在终于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外校生活从2008年开始,到2014年结束,六年,从太子湖畔到万松园路。我无法把这些记忆用几个准确的形容词来概括。

  学校教育对一个少年成长的影响力有多大也不用我多说。我只是肯定,当初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去外初上学。最开始只是为了住校,为了离开父母,为了有自己的小空间,为了作业少,为了不补课。离开学校才知道自己收获太多。

  很多人说外校的氛围很好。是的,她给她的孩子最大的自由,去选择未来的路。我们没有二中华师一那么严的考试制度,没有那么多的补课时间,有很多很多自己表演的节目,组织的活动。我们这届不太幸运,初中部两年一次的外语文化节只能参与一次。高中部的talentfair总能让人玩疯。还记得高三了百团大战,一个乐队在教学楼一楼嗨歌,楼上栏杆上趴着我们这些备考党。

  然而我更想说的是在外校碰到的人,都是优秀又有自我的人。读大学之后会发现不同的学校真的会改变人的价值观,而有时我也庆幸我当初去了外校,可能去其他学校管的严成绩会更好,但我会缺少一次很重要的改变自我的人生经历。

  说了这么多,也许只能让校友有点共鸣吧。学校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什么体验,也需要亲身感受。正如毕业舞会prom,有黑有赞,我们还是会办啊。

  仅代表个人体验,6年外校,相当精彩。

  1)师生关系。外校的师生关系接近理想。初中刚入校的时候我是个超级害羞超级怕老师的小年轻,但进去之后发现老师都特别没架子,跟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比如小班的英语老师经常借碟子给我们回家看,记忆犹新。

  2)外语教育。非常好的方法和氛围。每天晚自习前一小时是规定的听音时间。课代表在前面放磁带,放一句暂停一下,全班跟读课文,从不间断。小班教学,全英文,特殊教材,时间投入重视程度等等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3)同学之间的关系。个人体验是大家都很牛,而且各有各的牛法。竞争是肯定有的,但更多是欣赏,还有互相学习。再加上武外从初中开始就是寄宿制,大家情感的亲密程度可想而知。

  4)实际上前面三点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我看来,还真就是一种很抽象的信念和归属感:武外让我相信自由,相信新的事物,相信一刻不停的求知,作为一个理科生还相信人文学科的力量和重要性。当然最关键的是,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实际上这些信念跟以上三点也是分不开的:师生关系中hierarchy的缺失让学生心理压力更小、形成自由开放的校风。外语教育给学生对西方文化全方位的了解,不止于语言,更包括哲学、艺术等等,开化民风。而同学之间融洽的关系促进了互相学习和很棒的思想交流(是真的有)。

  PS

  所谓”贵族学校“。实际上初中部每学期4000,高中每学期几百块的学费,根本就是普通的草根中学。大家眼中所谓外校是一个”精英“学校或者“土豪”学校,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太selective,才间接性地只允许一定家庭条件的学生进入。小升初我们那年录取率比哈佛还低,所以招进来的学生,天赋、家庭条件、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会差。当然随之而来,的确有一些中产家庭及以上阶层的缺点,比如攀比啦骄奢淫逸啦,不过也无伤大雅。

  PPS

  分析武外有一条捷径可以走:把她和其他外国语学校对比。跟杭外南外这些超级外国语学校放在一起看,武外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一点其实很好解释,因为以上的分析放在任何一个外国语学校都成立。同时武外又非常特别:处于湖北这一经济不算发达但应试教育(尤其是理科教育)极其发达的人口大省,它的地位,它需要做的权衡取舍,和它所面对的挑战都很特殊。

  这一点在高中部,尤其是高考导向的理科班,体现的最明显。外校理科没有任何竞赛的传统,在省内一直处于弱势。高中三年大家压力都非常大,作业考试不会比其他省内高中少,而且应该比很多外国语学校要恐怖得多。这一点跟外校的传统基本是背道而驰的,不过其中的无奈你我都清楚。如此造成的结果是,我们高中教育的强度和风格处于更典型的外国语和其他湖北省高中之间。一方面我们可能比前者更熟悉题海战术、学得更死更用功,另一方面,我们可能比后者更重视人文学科,更自由一点。希望随着湖北经济的发展和全国教育的改革,武外能做一个更彻底的外国语吧。

  我是外初刚刚毕业的那一届,怎么说其实最开始知道要来外初的时候我是拒绝的,更想上二中毕竟有很多小学同学都在,但是在太子湖三年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有最有意思的二小班英语课,下课很多人围在一起打UNO,一群人坐黑车跑到万达吃饭玩密室逃脱唱歌,在车棚拿外卖,晚自习的四楼最热闹,晚自习下了之后慢慢走回寝室,寝室每天晚上都会聊很长时间,星期一早上拖着箱子跑进学校,外初给我的回忆太多太多。

  有的时候会想,如果当初上二中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大概会有一个非常优异的成绩,每天循规蹈矩的进行着学习生活,但是一个班五六十个人我可能连同学也认不全,枯燥的学习也会很乏味。

  所以我真的很庆幸我来到了这里,来到了外校,来到太子湖认识了你们,度过我愉快有意义的三年,好想回外初,好想你们。

  从这里走向世界和未来。

  九、First of all,作为一名外校人,无论走到哪里你都可以骄傲地报出自己的学校,我想这是大家都能体会到的。

  其实外校对我而言,给了我不一样的回忆。外校不同于其他学校,有非常自主的学习气氛,在外校不是老师逼着我们学,是身边同学们的努力逼着我们学。

  活动也挺多,像大学一样。

  外校的学生普遍都会阳光一些,至于为啥,我也无法解释。

 

 

  相关链接:

  2016小升初择校面面观之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

  武汉外初是培养“特种兵”的地方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