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武汉奥数网

武汉站
奥数网

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武汉奥数网 2015-10-27 13:29:00

  【导语】武汉外国语学校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新颖的教学理念在武汉众多中学中独树一帜,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择校武外,又有家长望而却步,那么这些流光溢彩包裹的武外,哪个更真实呢,或许下面这些在武外上学或已经毕业的同学的话更能为我们揭开武外神秘面纱。

  一、从外初到外高,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是一个武外人。毕竟我们总是笑称武汉只有两所学校,一所是外校,一所是其他学校。

  在外校的生活,教会了我许多。

  同学里有家缠万贯的土豪,有貌美如花的女神,有托福首考120、SAT双满的学霸,直升北清的大神更是比比皆是。

  在外校,我有了一群无话不谈的小伙伴。在外初时,我们一起翻窗户拿外卖,一起坐黑的去万达,一起轰隆隆地奔饭。在外高时,我们每天在食堂西园国广之间纠结,每天准时去自习室报道,每天看着小情侣秀恩爱,每天天南地北的瞎侃。

  记得一次我生日,一群朋友给我了一个巨大的surprise,在四楼用荧光棒摇曳了一片星海,写满了一黑板的生日祝福,一起疯狂的朝楼下喊祝我生日快乐,响彻整栋教学楼,那时我甚至都快泪流满面,满满的感动充斥着我。

  在外校,我们有高考党、保送党、出国党、有本部有英中有中美中澳,有一群为着自己梦想奋斗的同学,有一年365天几乎天天穿长裙的李校长,有吼遍全校的老汪,有和蔼可亲的朱爷爷,有凶凶的王主任。

  在外校,我们有开遍全国的模联、有打遍中国的商赛、有每个星期去协和医院看望白血病儿童的爱心社团、有去江夏支教的学长学姐、更不说每年充满奇思妙想梦幻色彩的talentfair,倾尽全力的圣诞晚会,光彩四射的prom。

  是外校让我的初高中生活没有淹没在题海里,没有沉默在凶残的考试里,而给了我许多的机会和欢乐,让我有了一个美丽多彩的青春。

  致我敬爱的WFLS,我爱你。

  二、高二时有些压力,累,晚自习不想看书了,就拖朋友下楼,躺在足球场的草坪上看星星。

  过了一会政教处主任来了,问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如实说,累了,出来看星星。

  “我在楼上看见有人躺着,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没事就好,你们继续看星星。”

  想念那个我生活了六年的万松园。

  三、如果把武外只定义为外高的话,我和大家正儿八经通过外初/资格生进来都不一样。我是在武昌某老牌学校读了一年,转学过来的。文科高考党,毕业三年了,自认为自己的经历是这个学校的绝对少数,视角也可能和其他答主不一样。

  先讲个故事。高三的时候下午八点多去对面打印东西,店里只有我和68中的一对母子。男孩子穿着校服,母亲就是普通汉口妇女。他妈问他儿子,上次调考能不能上450,能不能上二本。

  校服/调考/普通的母亲/450分/二本这些词语,在我看来都不是武外这个精英主义色彩极其浓厚的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就是湖北省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每天所面对。不只是一墙之隔的68中,甚至在我曾经读过的那所算是tier2的学校。我经常好奇,68中的学生会怎么看待隔壁的这群截然不同的人,每晚上68中来接孩子的爸妈会怎么看武外门口的接孩子爸妈。

  上面的拉长了可以写小说了,就再讲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1.出国党太多且外语水平很高。我高二刚来的那个学期刚开始背四级红宝的时候觉得自己太Low而耻于掏出书,我毕业的时候英语高考成绩恐怕是我那级最低的。

  2.平均智商高,善良而聪明。同学之间歪心思会少很多,得到了非常多的帮助。

  3.占有了整个湖北省最好的教育资源,没有之一。举几个对比的例子。

  高一的学校特级教师好像就两三个还从来没见到过人,武外可以把全省的特级都挖来挂满一个展板,其中甚至有二十年前我父亲的数学老师。聪明而有能力的老师可以让学生轻松极多。

  高一的学校总体感觉就是特别的寒碜,老师的待遇、教室的配置、各种配套的实验/体育设施、学生的总体家庭背景,坦率的讲是我从小到大读过的学校里面最寒碜的。而武外自上而下的精英意识至少可以保证老师和学生在这儿能过得很decent,哪怕实际上也寒碜的人都能behavetobedecent。比如老师不会那么急迫而功利地看待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升学成绩,而学生也不会有很强烈的“一分压倒一群人”的理念。

  每年接近150人的保送名额+一些预科类型的国外升学项目,只要想上大学,以大多数武外学生的家庭条件,你所受到的本科教育会比全省所有其他重点中学的就读学生的要好得多,简而言之就是不需要很努力也能去读很好的大学。当然,也需要考虑第二点谈到的平均智商的问题。

  要注意,武外每届学生只有四五百人,考虑人均得到的资源,绝不是其他任何学校的学生能够比的。即使不同学生之间得到的资源会有区别,比起其他学校的学生,仍然是占优的。

  4.平均生活/学习节奏要慢于全省所有学校。但注意这是平均。对于大多数保送去了top2/高考的人(不了解出国党,此处不表),最后还是会走上刷题背书的苦逼生活。这一部分人的生活绝对没有普通的保送的同学那么丰富多彩,没有其他答案描述的那么光鲜,但是跟其他学校的比起来自由度要高非常多。

  5.母校优越与理智。大多数我接触的武外的同学,除去刚毕业的那段时间,在之后都不会总把武外挂在嘴边,就是跟别的学校的比没那么爱炫。但是如果真的要和别人谈到武外,还是可以感受出非常特殊的一种自豪感,which我称之为母校优越。

  6.性取向自由,自上而下不会有人Judge你。

  Overall,这是一所值得我感谢的学校,也愿岁月无可回头,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四、从WEFLS到WFLS,一路走来,我很感激,外校二字承载了我的太多成长。

  一开始来万松园其实我是拒绝的。

  万松园那巴掌大的地方跟太子湖简直不能比;我得听着一墙之外中山公园里老头的戏曲,老太广场舞神曲;我得住在那狭窄的宿舍;我会抱怨百草园真他妈的黑,垄断资本主义啊教辅那么贵,还是大欣好,教辅低至5折;早上没有了外初的流行音乐起床铃,那死板的铃声根本叫不醒我;我得眼睁睁的看着中午比我们早下课10min的英中的孩纸先奔去食堂,我去的时候就得排长队……

  外高到底有什么好?我想这个问题想了一年。

  我是文理分科最后一届,文科生一枚,无名小卒,既非学生会社团联,也非MUNer,人丑单身狗。同学中土豪不少,美女也多,帅哥真没有,情侣狗一抓一把,说多都是泪。我开开心心的各种混自习室,为圣诞晚会认真准备英语话剧,听同桌MUNer叽叽喳喳讲她开会的趣事。学姐学长们办的毕业舞会好高大上啊好漂亮

  去年11月的50th校庆声势浩大啊,我在操场上开森的溜达了一上午,拿了两件文化衫,黑了一个气球。我看见许多60多岁的老头老太,颤颤巍巍的,脸上却幸福洋溢,他合影留念,欣慰的看着操场上社团嘉年华的盛况。外校大概就是这么有魅力,能让人惦记五六十年,即使满头银发步履蹒跚,也要坚持回来看她一眼。

  外校被人推崇,最现实的一点就是教育成绩,具体成绩就不说了。原因呢,生源质量高是一方面,师资也很厉害,老师萌极了,带口音的更萌233绝对的劳逸结合,其他的一些学校都是把学生逼出来的成绩。在这里,学习该严的严,活动绝对丰富,作业管得并不是那么严格,高中是一个自主的过程,一切还是要靠班级氛围。

  重三遍   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

  伙食很好!!我说的不是食堂,虽然食堂的也还可以。吾日三省吾身:中午吃什么?食堂还是出校门?左拐还是右拐(左武广右西园)?(住读生放心大胆的往外面混!)

  好的学校对你的三观真的影响很大。至少在这里我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名言虽老,但句句真理),我明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外校机会非常非常的多,有实力者得之,朋友你一定要努力

  外校真的小,连隔壁68都比我们的大。酒香不怕巷子深,学校小又怎的!!我们实力硬!!!!

  WFLS是一个人生的绝对lightspot,无论你什么时候回想她,都会不自觉扬起微笑。

  其实一开始我一点也不拒绝。

  五、看到这个贴后悄悄搜索了一下,发现把校名换成武汉其他几所名校,几乎都可以找到类似的问题,以及下面一串校友的赞美之声。说明无论是外校也好,华师一或者二中、六中等其他也好,大多数校友都是非常感谢母校的。名校之所以为名校,不仅仅是那些个状元、升学率堆起来的,更多的是在硬件设施、人文关怀,甚至教育理念、做人哲学上的成功灌输,不管在哪个学校,我们是在发芽的时候就被精心照顾的小苗,得到的阳光雨露和营养,都是普通中学很难提供到位的。

  外校给我的感觉是:好比武汉的中学是一个班级,华师一附中是班长,是一个成绩优秀,踏实认真,勤奋听话的标准中国式三好学生,而外校则更像鬼才,聪明过人,喜欢琢磨些乱七八糟的新潮的洋玩意,跟读书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考起试来就蹭蹭蹭的把其他同学们甩了一大截,平时作风有点特立独行,不拘小节,有点小文艺,又更有一种神秘感夹在里面。(其实是人家奋力学习的时候你没看到罢了)而其他有的老牌高中则更像学霸,理工科成绩很扎实,学起来真的很刻苦很刻苦很刻苦很刻苦…不过从近几年趋势来看似乎学霸们威力有所下降,而且严重的重理轻文。

  嗯,所以选择什么学校,其实是看自己更喜欢哪种风格。喜不喜欢自己的母校,则是看自己和学校的特质有多么的match。比如我就是个爱玩的人,玩起来疯的没日没夜,学起来也超级认真,但特别不喜欢有人盯着我,给我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那种模式化学习,而更喜欢自由的可以自己安排的学习。所以更喜欢外校的这种风格,不管学习有多累,思想一直很轻松,就这么闹着闹着就把高中三年给度过了。

  要说学校的缺点,客观上讲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就像你爱上了一个人一样,喜欢他就看他什么都好,连缺点都变成了可爱。现在要我硬说一个缺点,我还真想不出来,只觉得短短几年满满都是回忆,受用一生。那时候吐槽的飘着两片牛肉的牛肉面,现在想起来还真是物廉价美呢!

  还有贵族学校这个说法,我觉得我们就是武汉的贵族学校啊!但“贵族”不等于“贵”吧。当时上学时,燕校长(完了暴露年龄了)就经常说咱们要做中国的伊顿公学,所以有贵族气息也没有说咱们奢侈和糜烂啊。(嗯当然也没有贵族到伊顿公学那个高度哈)进外校之前我听都没听说过什么伊顿公学,第一次听觉得好高大上,好洋气好自豪!加上太子湖畔童话般的城堡教学楼,自豪感更加爆棚!(自豪感的培养也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呢!)那个时候咱么没有现在那么多五彩缤纷的社团、各种国际班、国际部,只是每年有些保送生,然后有很多牛校友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已。最常见的就是拿着一张国家领导人访问的照片,然后指着旁边的人说,你看,这就是咱么的校友,谁谁谁的翻译……那时候咱么都太单纯,看着那些泛黄了的照片上的校友,都能燃起一阵悠悠的自豪感。。。

  那时候觉得,万松园也不过是闹市区的一个院子,太子湖则是城乡结合部的荒地……生活质量上来讲,我们完全还是一群单纯的不经世事的小土鳖,根本不知道奢侈在哪里。

  至少没有体现在学费里……我是统招生,所以不知道择校费、建校费等是多少。我周围也大部分都是统招生。我有个童年小伙伴考取了华师一,她的分已经过了中考录取线20多分,却还要交¥6000的赞助费,因为没考到年级前50名(还是100名,反正很小的一个数),但那时华师一已经有20多个班了……要真说收钱,外校也还好吧。但外校这么多年一直不扩招,一年级也就那么几百人,保证了资源的绝对充足才是更划算的。(纯交钱进来的学生肯定有的,既然有钱,何不上个最好的学校呢?这跟外校有什么关系?难道别的好学校就没有交钱的插班生?)

  那时候还流行用磁带学英语,英语磁带还是在图书馆里用空白磁带翻录的,¥1一盘,想录啥录啥,录完还可以洗,再录别的…(不过那时候觉得最流行的Sony的随身听倒是挺贵的,嘻嘻)

  上大学时妈妈去我那个堪称全国最恶心的大学寝室看了以后,感叹当年外校真便宜啊!外校的寝室比我大学的好一万倍不止吧,钱还收的少……真是良心啊……虽然在太子湖上学,周末确实会有些车来接,但更多的是去接小学生的吧?反正我和我的很多小伙伴都是在门口坐公交回家的。有时候返校拎的东西多了会打的士,一听是去外校,司机马上会说:外校啊,好学校啊,学费满贵吧?%¥@……¥%然后我跟妈妈就坐在后面好无语好无语好无语……真的都解释了100遍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外校=贵?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