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九年一贯制学校不是简单的“小+初”
很多青岛小升初家长关心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下面是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详细解读,供参考。
九年一贯制虽已在我国实施多年,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大幅增加则出现在最近几年,这与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取向紧密相关。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出台,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是基于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或中学、小学合并政策的大背景,以“6+3”形式成为九年一贯的新组合。从改革实践看,这种“分离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学校管理、课程衔接和师资融通等方面遭遇瓶颈。要想真正取得“6+3”大于9的效果,亟需按照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和规律,从学校和政府两个层面入手加以改进和调整。
就学校层面而言,需要立足于一体化、连贯性、整体性的特点重新审视“6+3”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一体化。真正将不同阶段的教育融合在一起,科学化管理是关键。通过“6+3”形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涉及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甚至可能是两所学校,统一两个学段的管理目标是一个首要问题。要将9年作为一个完整阶段来进行目标定位,尽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形式上会有小学部和初中部之分,但两者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有效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统一协调管理;一种是分部分段管理。前者主要被用于“一体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后者更多见于“分离型”的一贯制学校。分部管理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或六三制、或三三三制,还有二四三制,即一至二年级为一段,三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分部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因学校规模扩大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且有利于发挥各学段管理人员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这种在“一贯制”前提下的分部分学段管理,在尊重各学段特性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既坚持管理目标的一体化、统一性,又保持分部的相对独立性。
其次,要保证课程体系的连贯性。课程与教学的连贯衔接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核心特征。九年一贯制的根本价值就在于打破了初中与小学的界限,从教育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指导形式及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有效推进中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如:可以通过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互相听课、兼课,相互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及学生阶段性发展特点,共同学习、研究,实现中小学的资源共享、有机衔接。还可以通过同学科教师的联合教研等方式,实施纵向专业沟通和引领。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建立“6+3”学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网络共享。此外,可重点安排五、六年级和初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和会诊,商讨小六、初一的课程跨度和教学衔接问题。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引领者,要实现课程与教学的连贯衔接,就必须搭建起中小学段教师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开发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