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复习检测题及答案(2)
第二课时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 )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 )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3.用“~”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__之情。
(二)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给人类生存( )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结合句子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再生:__________ 滥用:__________
3.短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内容理解,完成下面填空。
(1)从文中“_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两句话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
(2)地球上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够去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内外的了解,写出所知道的生态灾难的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这段文字提出的问题,设计两条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广告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喀嚓”一声剪断;
奄奄一息的小猫“扑”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
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扁;
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
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坠地而死。
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知几时开始,人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
生灵何罪之有?
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
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
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
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
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
人对世界总是不满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1.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1)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触目惊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心寒”“悲哀”两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这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__________的语气。
5.针对文中提到的现象,写几句你发自肺腑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生灵、保护动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下一页查看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