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对缺乏好奇心孩子的教育对策

网络资源 2019-03-11 09:57:03

  对缺乏好奇心孩子的教育对策

  好奇心是一个人面临某种新鲜刺激时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解释的伴随着某种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状态或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人们探寻世界、发现真理的最基本的动力,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没有好奇心的孩子对揭示世界奥秘的各种知识不会感兴趣,易把学习当成一种痛苦的负担,甚至连生活也失去趣味。

  (1)孩子缺乏好奇心的原因分析

  ① 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许多家长对孩子幼稚的提问很不耐烦,或随口胡答以应付,或置之不理,甚至斥责为捣乱或胡思乱想。孩子如果几经此类打击,自然也不敢问了。另外,没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刺激起惊奇惊喜之情,自小时起就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单调、机械、呆板、乏味的环境中。其家中没有色彩,没有歌声,没有讨论。孩子从小时的好奇心如果没被激发和培养起来,必然会影响到他学龄时期的表现。

  ② 不良环境所致。许多小孩子生活在大人粗暴的无爱的严厉管教之下,整日恐惧都来不及,自然不会产生较多的好奇。

  (2)矫治孩子缺乏好奇心的方法

  ① 转变家庭教育态度与方法,把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成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允许孩子问任何问题,父母懂的就一定如实回答,对不懂的或暂时还未想好怎么答的问题,就如实向孩子讲明,同时一定要肯定并鼓励孩子这种探索精神。

  ② 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家庭环境,提供许多供孩子观赏和拆卸的器具。即使是贵重东西因孩子好奇而被拆坏了,也决不要斥责孩子,在肯定孩子好奇心的基础上,向孩子讲清一些注意事项。

  ③ 带领孩子经常外出观赏大自然。激发儿童好奇心的办法之一,就是多让孩子接触自然景物,多感受自然的刺激,慢慢地好奇心就产生了。

  ④ 鼓励孩子搞小发明和小制作。无论在大人看来多么简单幼稚,但如果有新意,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并把这种发明和创造放在家中最显眼位置上以示赞许孩子的探索创造精神。

  ⑤ 在孩子好奇心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要及时教给孩子野外迷路或遇水、火、野兽等危险情况下的自救知识,以使孩子能有效避险,从而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孩子好奇探索的可贵品质。

  一个抗挫能力差的孩子面临困难、失败、不顺、干扰等挫折情况时,往往会灰心丧气、忧郁悲观,严重者会一蹶不振。抗挫能力差的孩子势必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人生的发展。

  1.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原因:

  ① 性格软弱。经不起风雨。

  ② 缺少挫折经验。孩子从小一帆风顺,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受不了。

  ③ 对挫折情境的敏感度太高。有的孩子防卫心理太强,对一点不顺心的事,也无限放大。

  ④ 预见水平低。对未来生活看得太容易。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心中便无法 忍受。

  ⑤ 体弱多病。身体不好的孩子平常心理就脆弱,一旦遇上挫折,就更难忍受。

  2.孩子常遇到的挫折

  孩子尤其是中学生时期由于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人生过渡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限制,使他们时常产生诸如烦恼、忧虑、愤怒、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和各种类型的挫折。

  学习方面的挫折。那些小学期间经常考双百分的孩子,面临中学的诸多学科,再也难得全百分了;小学时的尖子到中学里并不一定还是尖子,这对孩子不能不是一个重大挫折。

  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小学是儿童期,彼此天真烂漫,两小无猜。可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彼此都更富于心计,这便给人际沟通和交往带来了许多难度,容易使人产生交际挫折——孤独与失落感。

  青春发育方面的挫折。由于青春期性心理的迅速发育,加之性教育的落后,易使人产生性神秘感及力求破译这种神秘的欲望,但由于自身和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使中学生不能轻易地解决这种心理上的矛盾,这也易使他们产生焦虑和不安。

  3.挫折的两重性

  (1)挫折会使人产生自卑甚至绝望心理

  挫折感作为受挫折者的负面情绪反应,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连续的挫折会击垮一个人的自信心,会使人产生悲观厌世、仇视他人、敌对社会的偏执性格;会使人长期地陷入痛苦的咀嚼之中,甚至陷入深深的自怨自责、自卑自贱、消极颓废、一蹶不振的泥潭之中。对学习、生活、人生、未来失去希望。由此会诱发许多身心疾病,严重者还会因此轻生。

  (2)挫折能促人奋起抗争,在逆境中成才

  挫折给人以教益,使人更加聪明,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能砥砺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激人努力,从逆境中奋起。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饱经挫折的人变得更加成熟。这正如古诗所言:“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4.挫折以后的情绪表现

  挫折,作为人的行为受阻以后出现的负面情绪反应,一般有两大类表现:

  (1)情绪性行为反应

  情绪性行为反应是指受挫后个体表现出的具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行为,常见的有攻击、退化、幻想、刻板、淡漠、焦虑、厌世等。

  ① 攻击。一是直接攻击,把愤怒直接发泄到造成挫折的人或事身上,怒目而视,反唇相讥,甚至拳脚相加;二是间接攻击,觉察到对方不能直接攻击,但又要发泄愤怒情绪,便拿无关的人或物出气;三是自我攻击,在不能直接攻击或不知如何攻击他人时,有的人转向攻击自我,打自己、骂自己甚至自残自杀等。攻击是一种过激反应,它对于平息挫折害多利少,须加控制。

  ② 退化,又叫回归。指个人受挫后出现与年龄不符合的幼稚行为,如受批评后抱头大哭,蒙头大睡。退化的另一表现是放弃自信,盲目地受别人暗示,不自觉地按他人意见行事。

  ③ 幻想。受挫后以非现实的方式,如用“白日梦”方式来应付挫折。阿Q精神的胜利法即属此种典型,当他被人看不起时,他并不反抗,而是在内心中想:“先前我们家阔多了”,“我的儿子会比你强多了”。幻想有一定的缓解紧张的作用,但终究于战胜困难无益。

  ④ 刻板化,又叫病态的固执或冷漠。如鲁迅笔下的“闰土”,无意识地重复某种无效动作。刻板化行为会阻碍对解决问题新方法的学习与探索,对反败为胜、走向成功更是毫无益处。

  ⑤ 焦虑,是人们对当前的或可预见到的挫折表现出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状态。如自信心丧失、自尊心受损、愧疚感、失败感等几方面纠集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焦虑、恐惧等。轻度的焦虑有利于唤起人们的警觉和兴奋,而过度的焦虑会损伤人的心理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⑥ 厌世轻生,这是受挫者在面临突然的沉重打击后产生的一种万念俱灰、生不如死的情绪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帮助,则有可能产生自杀或离家出走等行为。近年来中学生的自杀已经是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仅次于车祸的第二位原因,这必须引起学生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2)心理防卫式反应

  心理防卫式反应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采取一些暂时减轻挫折感的自我防卫方式,从而获得一些暂时的宽慰,以减少焦虑。常见的心理防卫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投射。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到别人身上,以保护自己,以别人也如此来替自己辩护。如学生犯了错误挨批评后说:“谁都干过这事,只是我倒霉才被发现了。”

  ② 文饰。受挫后想出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护。如学习差的人会对人讲:“学这些课本知识有什么用,不识字的人照样挣大钱。”

  ③ 反向。受挫后采取与内心相反的举动。如有人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自我吹嘘,其实这是自卑的表现,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④ 替代。受挫后没有达到出人头地的理想,便找另一个目标来替代。如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苦练体能,争取在运动场上胜过学习好于他的人。

  ⑤ 表同。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如容貌欠佳的同学偏偏模仿电影明星或歌星的举止和打扮,以他们的风度自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