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良方,治得了“校内减负校外补”的尴尬?
中小学陆续开学,各地纷纷采取切实减负措施下,学生回到学校开始新的生活。不过,学校减负腾出的宝贵时间也面临被一些辅导班和课外作业“抢走”的情况。究竟该从何处着手,才能更好地解决“校内减负校外补”的尴尬?
孩子开心:开学就减负,收到“大礼包”
新学期伊始,不少学生发现,迎接他们的是学校送上的“减负礼包”。
3月1日早上,记者在长春市春城学校门口看到,老师在给学生们发“开学红包”,里面写着“免写一次作业”“自由换一次同桌”“睡一次懒觉”等“福利”。
刚开学,上海市教委就给全市中小学生送上定心丸——开学两周内不得组织纸笔测试,学校要帮助学生摆脱“假期综合征”,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南昌市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严控高年级作业量,小学老师不得通过微信、QQ等方式留作业,停用、卸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
长春市中小学校实行弹性作业,给孩子更多选择权。听课效果越好,写的作业就越少,以此鼓励学生重视课堂。一些小学利用“三点半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在校完成作业,老师随堂答疑,免去了家长陪护批改作业的焦虑。
“作业少了、空闲多了”,孩子们既有对轻松开学的期待,也有从“一补到底”的假期中“逃离”的快乐。
上海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唐告诉记者,他的寒假补习从放假第一天就开始,一直上到开学,只有过年休息7天,每天上课和做作业时间有五六个小时。
长春市某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吴老师统计发现,全班假期参与校外补课的人数占了89%,其中23%的孩子上了三门以上的辅导班。
“轻课内、重课外是我最担心的情况。”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教师马伟东说,她发现一些学生互相抄袭课内作业,却花更多时间在写课外练习册上。
这种“课内五分钟,课外十年功”的怪象,让学生减负的获得感就像“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家长忧心:怕孩子掉队,学生负担“反复发作”
记者采访发现,学校减掉的负担为学生参加辅导班腾出了空间,宝贵的课余时间成了一些培训机构“围猎”的目标,“校内减负,校外补”成了开学季较为普遍的现象。
南昌市邮政路小学副校长胡中玉说,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而一些知名民办学校的“小升初”考试主要考奥数和英语,知识量远超教学大纲。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一些家长不淡定了,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
“家访中,很多家长都说别的孩子在上辅导班,我们不上怕跟不上。”南昌市站前路小学云飞路校区教师甘密说,有的家长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基础,语文、数学、英语等辅导班一股脑先报上再说。
“学围棋逻辑强”“学音乐开发思维”……商家的宣传让诸多兴趣班也蒙上功利阴影,而兴趣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考级、考证,为综合素质评价“争分”,则让兴趣课程也成了应试项目,变得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