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 长征》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 长征》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1、《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课文所处地位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山花》,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为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群众在一起。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让学生去体会有一定的难度。
本组课文是这册书最后一组课文,在设计教学时,我们注重对学生已有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对于《长征》一课的理解不盲目追求深透,而把重点确立在“读懂后有所感悟”。
因此,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