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迟到》语文说课稿(2)
一、 教学方法:
⒈情景教学法:课文中所讲的故事在任何人的成长经历
中都有可能发生过,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自己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降低了本文篇幅过长、语言过于修饰、形式过散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很快的捕捉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⒉启发式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体要求的一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围绕这一目的的实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文中关于事情起因的语言描述,很精彩,有借鉴和积累的意义,对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很好的例子。从文章内容看,可以预设学生很快会找到段落,也能熟练地读出来,并且能很快的抓住重点,事情的起因是作者 喜欢赖床。但是,真正能理解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三言两语就可以交代清楚起因的用意 却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好这些,又是理解全文的基础,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没有留意的,作者却别有用心的内容,同时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 学习方法
⒈读书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的
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这是语文课标在学习目标的价值取向中的阐述。加之本文属于散文,内容形式的过散,语言的细腻,五年级学生要感悟起来确实很难。因此,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和书本对话,为后面的探究和合作做好铺垫。可以采用以讲故事的形式读文、比赛读和片段精读的方法。(本文篇幅长,读完一遍需要6分钟,因此全文读书课内只安排2遍。)
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
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读书环节创设合作读书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有听众,会更加努力的读好课文,提高读书效率。在理解事情起因的部分,开展自主探究,倡导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真切切感受作者当时矛盾的内心(由“愁”的内容:因懒惰而赖床、因赖床而迟到,因迟到而引来同学的耻笑而害羞,因避免学生耻笑而奔走上学路上的恐惧等等的复杂内心)
四、教学流程
⒈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类似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迟到”的故事,达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便于很快捕捉课文主要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的目标,同时,潜意识中发现作者写作与自己的不同。
⒉多种方法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⒊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透事情的起因。
围绕重点句“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一阵愁。”和“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理解作者因为“赖床”而导致的惯性的旧愁加上“有一天”(故事发生的这一天)的新愁,真是愁上加愁,愁得不得了来分析事情的起因。引导学生明白,正因为这种复杂的心里刻骨铭心,才有父亲的教育难以忘怀,才有在父亲病危时自己瞬间感悟——即父亲的严厉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才可以是事情的发展顺理成章,结果是自己春天早到校,冬天也早到校,一生都遵循父亲的遗愿“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⒋学习结果,形成完整的概念。
⒌作业:勾画父亲对我教育以及送伞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为下文学习作好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