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原来可以很简单,别再与孩子为敌了(3)
然后,妈妈找来本子和笔,写下,头脑风暴。
妈妈问:奶奶喂药,你不想吃时怎么办?
孩子:我想到一个办法,画画!
妈妈把这个办法写下来。
孩子:我又想到一个办法,煮生气汤。
妈妈:好啊!我也想到一条,在药里加点糖!
孩子:我也想到一个,在药里加点蜂蜜!
妈妈:吃完药后吃一颗冰糖,或含在嘴里一起咽!吃完药马上喝口水!
孩子:吃完药后吃一小块巧克力,然后马上喝口水!
妈妈:看,我们一共想到了7个办法,现在我们选出一个咱们俩都能接受的方法吧!
孩子:煮生气汤!
妈妈:吃冰糖!怎么办,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孩子想了想,说,我选择吃巧克力。然后,在“吃巧克力”上打了个钩,在“煮生气汤”上打了个叉!
妈妈:咱们这一周都要吃药,我们先用这个办法试试,一周以后再来看看!
孩子:为什么是一周?
妈妈:要吃一周药啊!我去拿巧克力!
孩子很高兴地点点头,很快地喝完了药。
分析:
整个沟通过程中,妈妈承认了孩子有不同意见的合理性。但是,她发起了另外一个沟通的重要方式:协商。通过商量,参与规则制定,孩子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事情一下子就容易了。
如果按照孩子奶奶的做法,到最后可能就真的只能灌药了,或者孩子极不情愿地在奶奶的恐吓下喝下了很苦的药,但是自尊心、自我价值感会受到伤害。
妈妈的做法虽然需要跟孩子磨合较长时间,但是长期来看,对孩子的自我成长帮助却很大——妈妈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对解决问题的引导,也会渐渐地内化到孩子的思维当中。这种合作共赢的思维,也是在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