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拐杖》

网络资源 2018-06-30 21:11:23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拐杖》

  教材分析:

  《拐杖》是京版实验教材第9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属于叙事性文章,全文以拐杖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我”带着为丈夫买的拐杖乘车,一位小姑娘以为“我”是腿脚不便的人给“我”让座并一路照顾“我”,“我”为了不伤害小姑娘的爱心提前三站下车并在再次上车时高举拐杖的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后引人深思。文章把“让座”这个老旧的题材写得很有新意:1、误会连生,一波三折。2、几处出人意料3、立意新:不是旨在赞扬小姑娘,更是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能初步把握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情感。学生有让座的生活经历也有帮助他人的意识。在第一课时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层次结构,感知到了小姑娘的乐于助人,但对“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

  教学目标:

  1、在体会小姑娘表现的基础上理解“我”的表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2、体会文章是怎样把老题材写出新意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以学生的学习经验读书感受为基础,以语言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情感;在讨论启发中体会文章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对小姑娘的印象归纳小姑娘对“我”的帮助。

  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小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浏览课文,说一说小姑娘是怎样帮助“我”的。(要求以情况、做法为要素进行表述)

  设计意图:初读后学生对小姑娘特点的把握并不难,本环节设计目的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学生初读认知的基础上,整体回顾课文,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同时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互相关爱之情。

  过渡:把学生的视角转向“我”:小姑娘纯真善良、热心真诚令人称赞,可课文仅仅是在写小姑娘吗?

  (一)“我”是怎样为小姑娘考虑的?画出相关语句。

  (二)理解“我”的做法体会“我”为小姑娘着想之心

  过渡:“我”直接向小姑娘说明自己是健康的人岂不是更为她着想吗?

  1、默读课文,联系小姑娘的做法和我的表现,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2、汇报交流顺学而导。

  导学。

  第一步:在什么情况下“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我”明白自己在享受特殊照顾后做出的决定)

  第二步:抓住“恍然大悟”,联系小姑娘的表现,想象“恍然大悟”的内容。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小姑娘的表现:站在文中“我”的角度进行想象,体会“我”的感受。

  出示。

  结合小姑娘的表情理解:由于“我”制造误会还“婉言谢绝”辜负小姑娘的好意,造成了小姑娘“尴尬”的自责心理。

  结合小姑娘的语言动作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小姑娘的好意被拒绝,却还是对我发自内心的真诚帮助---所以我感动。

  第三步:创设情境回扣释疑。

  换位思考走进“我”的内心。对话:这位手拿拐杖的阿姨,您明白了小姑娘把您当成了“腿脚不便”的人来热心照顾。您为什么不直接向她说明,反而作出了提前下车和下车装瘸的举动呢?

  (预设:我怎么会让这个善良的小姑娘再次陷入尴尬呢。自己一个健康的人不能再享受这份特殊的关爱,还有三站才到达目的地,“我”一定要提前下车,为了把戏做足,保护小姑娘的爱心,“我”还要在下车时装瘸。)

  设计意图:以上这几个层次的学习采用了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换位思考揣摸人物内心的方法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从初读时对 “我”的想法的懵懂认识逐渐清晰,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我”对小姑娘的关爱之心。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