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情绪管理,这么做比说重要(3)
02
在孩子处于轻度、中度的情绪时,我们可以共情孩子的情绪,通过陪伴、拥抱、抚摸等方法,协助孩子将情绪表达出来。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处于爆发区,不接受任何安慰,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我想起在《游戏力》里,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帮忙照顾两岁的侄女。她爸妈一离开,她就开始哭了。我要过去抱她,她却躲在桌子底下,不让我接近,还叫我离开房间。
我说我不能离开房间,但可以离她远一点。于是,我后退几步在地板上坐下,而她,则在一直安静地流泪。
过了一会儿,她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了,坐在我大腿上,说:“眼泪就是会自己跑出来!”
“可不是嘛!”我们笑了。
眼泪帮她把与父母分离的痛苦都释放了出来,从而使她高兴地接受了跟我在一起的事实。
是的。有时,沉默,也是一种沟通。什么也不说,也是一种安抚和接纳。
很多时候,面对情绪爆发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留在孩子身边,给情绪一些时间,让孩子自然地把脾气发完,什么都可以,多强烈都可以。
如果他们可能会伤害到他人、自己,或者损害贵重物品,我们就抱住他们——温和而坚定的抱住。
这种沉默看似简单,但对父母来讲,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因为我们更习惯尽快堵上情绪的出口,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说”不哭了就买糖吃”,甚至批评、威胁甚至体罚孩子——就像我们小时候生气时,父母对待我们那样。
美国教育家帕蒂·惠芙乐曾说:
事实就是这样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孩子在感觉到危险或无助的时候,就会把愤怒和不信任的反应,投射到最亲近到人身上。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仍然保持清醒理智,对于父母来讲,确实是一个挑战。
但孩子愤怒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受伤的心。
所以,只有朝孩子伸出双手,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去判断孩子的情绪温度,根据不同的情绪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才能知道刚才的愤怒和暴力下面,到底隐藏了什么。
毕竟,先解决完孩子的情绪,才能接下来,更好地帮孩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