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物体分类》说课稿(2)
(二)自主探究,认识物体形状。
为了在把握住教学关键的基础上,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完成“认识并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一教学重点,我把“认识物体形状”分解为“自主观察探究——交流观察所得——按形状分类——比较长方体、正方体——联系生活,加深识”五个阶段进行教学。
1、自主观察、探究,感知4种几何形体的形状。
为了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综合运用眼、耳、口等感受器官去体验物体,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我用“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的方法自主观察、学具,感知4种几何形体的形状,并跟小组内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深刻理解,又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2、集体交流观察所得。
首先交流对球体的认识。
让喜欢球体的孩子拿起球体,汇报自己摸、看、玩时的感受,再给它起个名字。此时孩子们手里拿着学具,眼里看着学具,虽然汇报的语言并不是那么完美,但球体的形状特点早已经深深入孩子们的头脑中。然后再让学生选出球体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此时,孩子们的头脑中已深深地打下了球体的烙印。
依次按上面的方法交流对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交流结束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一教学重点就已经基本完成,但对只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的认识这一教学难点并未得到突破,因此,我又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3、按形状分类。
组织全体学生都按形状把学具分类。既加深了对上述4种几何形体的感知,又便于发现有哪些把只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当作正方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掌握。
4、比较长方体、正方体。
鉴于学生对“这种形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是由于对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征感悟不深,我抓住“在观察、触摸和比较的活动中感悟”这一教学关键,让学生再次拿起长方体、正方体学具观察、比较,再汇报它究竟们有什么不同?”
再次观察比较后,请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讲讲它究竟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为什么?
学生在观察、争论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区别、认识。
这时我小结“正方体要求所有的面都一样,所以,它不是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样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认识“只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
5、联系生活,加深对各种形状的认识。
让学生在汇报生活中见过的这几种几何形体,加深对这四种形状的认识,并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至此,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教学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