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一年级英语教学论文: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下)

奥数网 2013-12-30 17:34:55

总结历史经验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下)

  回顾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凡是亲身参与并为其作过贡献的人都会感到兴奋不已,而且会因为自己见证了祖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而感到莫大的幸福。但在享受幸福的同时不可忘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发现和分析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以保证改革进一步持续和健康地发展。

  一、中小学英语教育如何应对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张正东教授对我国国情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说:“我国有13亿人口,而近一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却占了国土面积的60%,12亿人口分居于40%的国土之上,又有沿海、中部、西部的区别。同样是我国公民,富的可以追赶世界大富翁,贫的还待解决温饱。我国的科技已可发射载人飞船,而就在卫星发射基地所在的西昌市远郊乡村,刀耕火种还没绝迹。同样是中国各镇的村,有的产值以亿计,而绝大多数还停留于“有粮食吃”的初级温饱阶段。就外语而言,虽然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还存在青壮文盲。至于外语教育,又是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部分。我国英语教育普及面之广,接近汉语,而学程之长则超过汉语。我国学生的英语成绩有的能在国际竞赛中夺标,如日本大型通信教育公司于2003年对日、中、韩高中进行的英语能力调查显示,在总分为800分的读、听、写能力测试中,中国学生得414.6分,居综合得分之首。(日本读卖新闻2004年4月13日);有的只能在课标/教学大纲要求上下浮动;有的则远远不能达标。仅就基教而言,我们有高水平的外语学校、双语学校、有较高水平的重点高中和英/外语特色学校,也有大批一穷(稍有使用外语的需要)二白(教师、设备)的普通中小学。”

  外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是个老大难问题。要求高了,条件差的地区学生的负担就过重;要求低了,低质量的外语教育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又极不相称。怎么办?1986年全国中学外语教育改革座谈会提出的方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区分层次,分类指导;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分期分批地提高中学外语教学水平”,就非常适合我国国情。教学大纲初高中分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不但有小学和初中起点,还设有高中起始的教材;课标设置多级要求和必修、选修;上海市根据发达地区特点,单独编制课程和教材,充分发挥沿海发达地区的优势;创建外语学校,在全国各地起到外语教学的龙头作用。

  遗憾的是,1986年以来没有很好地总结和调查上述方针的贯彻情况。以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为例,由1978年要求学生掌握2800词,因过高到上世纪末调到不足2000词。而新课标规定,学生应具有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高中毕业(七级)要求一年多学会使用2500词,八级(高考要求)两年达到3300,九级三年达到4500词。普通高中两千多万学生基本上都想参加高考,结果大家还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八级——挺进。这显然难度加大了许多,两极分化现象提前出现,学生负担加重。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中西部一些省市对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教育公平不是“齐步走”。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时,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接受内容和水平一致的教育,更不能要求教育结果的整齐划一(朱新梅,2008)。区分层次、不同要求才符合实际。英语教学起点至少有三个: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为什么高中课程中只有一个起点,仅供应同一个起点的教材(以五级为起点)?高中虽然有三级要求,但在课程实施中,都朝着高考要求的八级走,实际上仍然是一个标准。今后高中的起点应该不同,至少要有三个“入口”,甚至还要设第四个“入口”,即高中起点。比如,高中起点的学生用三年的时间可以达到七级或七级以上要求,这对条件差的地区或学校是不难做到的。不同的“入口”和不同的“出口”会带来管理上的问题,但是如果认为必须这么做,总会有智慧找出好办法解决的。

  义务教育是大众教育,是全民教育。外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初中便可以使得全民族获得。但是,外语不一定是每个公民必要的谋生手段,不需要每个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因此,不必要求所有的小学都开外语课,不顾条件(学校管理、师资条件和解决衔接问题)勉强开设,效果很差,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亿万人学外语是地地道道的大众教育,不能要求过高,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即可。大众教育要和精英教育结合才能发挥教育的效益,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这就需要中央和各地区教育部门加强对外语学校、有外语特色的学校、民办学校及双语教学等各种试验的领导。这样便可在提高全民族的外语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上海的课改经验说明,像上海这样有较强英语底蕴的发达地区可以先行、快行,迅速摆脱落后的面貌。那么是否也可容许其他地区效仿呢?例如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和澳门比邻,有外语发展的优势,是否也可像上海那样单独设置外语课程发展得更好一些?当然,还有别的省市也具有外语优势,国家也可对其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评价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仍在继续进行,因为怎样能保证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病,还是一个要害问题。我国的高考制度对高校选拔人才和体现教育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问题是高考如何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的潜能。目前考试的重点仍然放在语言的知识和读写技能上。给教学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铺天盖地的教辅”“没完没了的测试”和“分数排队”,给学生和教师造成了难以忍受的负担和压力。为了改变此种状况,许多有识之士呼吁不能只看一次考试,要结合综合成绩、平时表现和高考成绩三个方面综合评价考生。有些省(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已开始试验,考虑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或退挡依据之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写实性文字表述方式,记入考生电子档案。综合素质评价由省教育厅公布统一的评价要求,由中学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高中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的考核或表现情况、获奖情况等。当然,在实施中还要研究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可信、可用。此外,英语高考和中考试题的设计仍然需要不断的改革,坚持听力测试、增加口试、笔试加大主观试题比例、加强交际性和语境化,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能够切实考核学生的学能。如此方能扩大高考和中考对教学的积极影响,降低甚至消除其负面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直接起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尽量减少除中考和高考以外的终结性评价活动,即甄别性测试,禁搞分数排队,采用等级分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在每个步骤中的表现要及时作出反馈,肯定其进步,激发起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一定要耐心帮助,给予关爱和支持。评价方式和手段多元化,有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还有作业评定、学习活动评比、点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周记等。一般采用描述性评价(定性分析)、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评价重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策略,要设计任务型评价活动材料。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基础教育英语评价试验项目以及十一五学业评价课题研究在继续深入研究。

  三、如何提高中小学英语教育科研水平?

  比起过去,我国中小学近几年外语科研意识日益增强,立项研究的课题逐年增多,成绩显著。但是,以我们这样一个亿万人学习外语的大国而论,理应在外语科研方面能有更大的作为贡献于世界,说实在的,我们目前主要还是限于了解与介绍西方国家研究的成果并设法用于中国的实践。当然,应该承认,在这个领域我们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亟待提高。仅从现在所了解到的情况就足以发现中小学外语教育科研基础相当薄弱。

  1.很多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项目居然没有认真做过调研,没有做过像样的总结,例如,外国语学校的模式近50年来所产生的效果、高中起始的英语教材的实际作用、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试验的结果、双语教学的利弊、课程标准实施中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的衔接问题、小学和初中课程试验的总结等。

  2.资料不详,数据不足。教育统计年鉴材料不全,前后体例不同,对所提供的数据难以进行可靠的比较和分析。如,1978——1986年之间的统计数据残缺不全。又如,自2001年小学开设至今已有七年,英语有多少小学生学习?居然谁都不知道,都说没有做过完整的统计。还有外国语学校开办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多少高级外语人才,也不得而知。

  3.教师行动研究已有开展,但是缺少案例研究。这是很费精力和时间的研究。马俊明、章兼中等教授等就不辞辛苦搞过英语课堂教学实录,记录和分析过特级教师王碧霖、陈锡麟、季雨青、孟雁君、禹明、薛中梁等老师的课堂教学。现在虽然也有人在搞,但力度不大,影响有限。例如,大家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感兴趣,都爱观摩课堂教学,说课、评课也很多,但是活动完了也就完了,缺少记录、收集、汇总、分析、比较,并作跟踪调查,如做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完整的教学过程等。

  4.缺少对学生学习的研究。长期以来,一提教学法研究就仅仅只指教师如何教,很少关注学生怎么学;即使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基本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很少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研究的主体。例如,从英语竞赛中发现了出类拔萃的学生后往往给了奖就结束了,很少有人去做调查,了解这些成功的学习者的经验。文秋芳教授对大学生外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研究为中小学教研工作者树立了好榜样,而且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可以用于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有必要对我国低、中、高年级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倾向、兴趣、动机、观念、策略等作深入地研究。不这样做是很难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要提高中小学英语教育科研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外语教育科研的领导。

    加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外语教育科研的领导,自上而下的组织,制定政策,把住方向,发动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和教科所等)做工作,又有自下而上的配合、教师和教研人员的积极参与。过去30年里不就是这样做完成了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吗?现在,还有一些非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愿意参与,提供经费支持,解决实际困难。

  2.需要使中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提升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研究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张志远,,2004)。课程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师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很多人感到对付日常教学已经很不容易,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搞科研。另外,认为不搞科研照样可以教好课的也大有人在。据邱耀德、徐浩(2008)对北京市英语教师的一次调查了解到,不少教师认为,“对教法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对教学并无直接的改进作用,间接作用也相当有限”。教师对教法的了解处于浅层,教法思想片断较多,但形成体系的抽象思考较少;教师对教法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主要是模仿,缺乏较多的理论指导;他们对教法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影响了他们研究和应用教法的积极性。因此,师范院校教法知识的传授要从一开始就与理性运用紧密结合,使师范生重视理论学习。同时,要鼓励在职教师走教育研究之路,将使自己从身心透支的亚健康或职业枯竭症中解放出来,过健康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四个要素: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敏锐的教育研究意识和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当代教师应树立这样的理想,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之所以踊跃申报资助金科研项目,因为那不仅会帮他们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可以获得愉悦和幸福。

  3.需要宽松的科研氛围和唯物辩证的观点。

    首先,如柳斌同志所说,搞外语科研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个学派,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各种教法,相互交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遇有分歧不搞论战,允许试验,重在探究。大家都搞试验,都搞探索,形成一种和谐的、协调的、共同进取的、相互促进的局面”。近几年,英语界在这方面很有进步。第二、在英语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许多矛盾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例如,知识与能力、二语与外语、学得与习得、接受与发现、体验与模仿、质与量、流利与准确、任务型活动与基本功训练,等等。持不同看法的人常常争论不休,面红耳赤,难免伤和气。解决的办法还是按照张志公先生和陈琳教授主张的,“多搞点唯物辩证法,少来点极端化、绝对化;多讲求实效,少来点形式主义”。如能在争论时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观点,常常可以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至少可以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切忌互相扣大帽子,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第三、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和“引进”与“传出”两对矛盾很有现实意义。“文革”期间流行“大破大立,不破不立,先破后立”之类的口号,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在那些极左的观点影响下,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惨遭摧残和破坏。虽然,这些口号早已不时行了,然而每当人们接受一种新的观念时,就会“破旧立新”——完全否定过去,“矫枉过正”,走极端。提倡交际法时就否定语法翻译法,不敢搞翻译、“淡化”语法,甚至不敢教语法;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时,就说交际法、“3P”(Presentation,PracticeandProduction)过时了,连语言操练都不敢搞了;强调语言的流利性,“不要有错必纠”,于是根本就不纠错,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有了多媒体课件,传统的教具——黑板弃置一边,遇到断电便不知所措。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创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新的教学理念的产生往往都是在已有的方法或理念基础上变化和发展而来的,不会是凭空从天而降的,是为了改进和完善,不一定说明原有的都错了,都要抛弃掉。比如课程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用此种方法更便于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仅用“3P”“五步教学法”就不够了。可是,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排斥非交际性语言练习,认为任务的设计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要贯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阶梯性任务原则。因此,在任务型教学实验中,如果完全不搞语言操练、不教语法,那势必会出现困难。当然,仅停留在机械的、比较封闭的语言训练阶段,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表达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不过,设计任务型活动远比设计简单的语言练习要难,对教师的要求要高得多。与实际生活相近的任务型活动和一般具有信息差的交际性活动相比,前者更为真实、更有实际意义、更具有互动性,但两者并无本质区别。因此,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模式实际上和交际教学思想一脉相传,不过比起“3P”和“五步教学法”的确更高一筹。回想上个世纪90年代所使用的结构功能法与80年代的结构法相比也一样。继承和创新犹如登山,当你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山顶,你才发现还有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等着你,真所谓,“到此如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你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那就要创新,而创新不可腾空而起,必须立足于现实,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

 

 

点击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