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认识(2)

奥数网 2013-12-20 11:08:15


  《小熊住山洞》这课学生有12个字没学过,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尝试猜读。结果,学生把“长满”一词猜读成“长出”;把“感激”一词猜读“感谢”;把“房子”一词猜读“屋子”。但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从这一教例看,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已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所猜读的词与原文意思相当接近,根本不影响对文本定义的理解。说明学生是成功了,应该给予庆贺。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理解加深了。他们体会了小熊一年四季为什么舍不得砍树的原因。这说明学生通过阅读已经认识了周围事物,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又开启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新快乐。它将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自主阅读实践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兴趣,就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积累语感创造了条件。

  3.激发学生想象,感悟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因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常伴随着形象事物的再现。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演,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肿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和内化那些生疏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语言。新教材在这点上与传统教材相比,做得更为仔细。第一篇课文就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一方面这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模块,为感悟阅读内容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又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开阔思路,发挥想象做好最为有力的凭借。

  例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教师一方面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分角色练习了对话朗读,学生学习了课文语言,另一方面又利用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语言。

  教学片断如下:

  师:小雨点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儿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那么这些花和草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

  生1:小雨点,谢谢你为我浇水,不然我就没那么好看了。

  生2:谢谢小雨点,我的美丽有你的功劳。

  生3:谢谢大雨点,我们能从地里长出来都是因为有了你,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师:花和草这样说,那么小雨点听了花草的话又会怎么说呢?

  生1: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生2:不用谢,明年我会再来的。

  通过以上教例,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在他们的语言里不仅有花草和雨点儿的“形”和“意”,更表达了自己的“情”和“味”。因而,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可凭借教材情境图的作用,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三、引发学生对话,促进语言生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学习语言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生成新的语言。因而,要促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迫切需要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使语言在不断的实践中生成。新教材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教师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对话情境,促进学生生成新的语言。

  1.读中悟情,引发对话。

  新教材安排的阅读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注意从儿童生活出发,贴近儿童生活,这大大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产生情感体验,在读中引发鲜活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适时地找准对话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这将是促使学生生成新语言的关键。因为这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有效时机。

  例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问:小雨点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那么你更喜欢谁呢?

  生1:我喜欢大雨点,因为它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不怕苦。

  生2:大雨点和小雨点我都喜欢,因为他们都很愿意帮助别人。

  生3:我喜欢小雨点,因为小雨点可爱。

  师:老师也想说说。我喜欢大雨点。我要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大雨点可以让沙漠长出红的花,绿的草,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师问:你呢?

  生1:我是大雨点,我就到撒哈拉大沙漠去,那里也需要水。

  生2:我是大雨点,我就到南方去,因为南方热,需要水。

  生3:我是大雨点,我就去山顶,那里花少、草少,我去了花就会更多、草也会更绿。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要是我们是雨点儿就会去最需要水的地方。

  以上教学片断我们可看到,由于教师在情境对话中及时转换了角色位置,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作了教育的导向,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此时学生的语言是因为情感的内在需求而生成的,是一种全新的,鲜活的语言,是语言发展中的实践过程,不断的语言实践将会进一步推动学生语言的发展。

  2.表演抒情,展开对话。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绘生绘色的表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演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同样是促使学生生成语言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教材所提供的意境图来组织学生尝试表演。

  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了小熊一年四季都舍不得砍树的事。那么小熊为什么不砍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师生表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生成新的语言。

  师(演熊爸爸):小熊,小熊,你还砍树造房子吗?一年都快过去了,再不砍树造房可就来不及了。

  生;(演小熊火爸爸,爸爸,我们不造房子了。森林里的树那么美,砍了多可惜啊。

  生2:妈妈(因为是女教师上课)那么嫩的树,我们怎能下得了手呢?

  生3:爸爸,树叶能制成氧气,能让我们自由呼吸。我们就不要砍它吧!

  从以上教例看,学生在表演时所生成的语言,都凝聚了学生当时的情感,是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面对学生的感受,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其生成更多更美的语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表演为学生提供了与人交流的机会。在对话中学生的语言不是课文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情感的释放,是对课文的再创造,是学生语言的实践过程和发展方向。

  总之,发展学生的语言是我们阅读教学所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年级学生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务求通过加强阅读实践的办法来解决。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阅读实践机会,只要我们充分理解新教材的意图,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情境,相信学生的语言一定能得到迅速发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