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认识

奥数网 2013-12-20 11:08:15

加强阅读实践促进语言发展——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认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实验教材,以其色彩明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故事及富有童趣的练习,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初入学的儿童,让他们爱不释手,一遍遍翻阅,一行行认读。教材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儿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只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地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实践,才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一、经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信息

  一年级学生在未进学校时.他们的语言运用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进入学校后才逐渐接触到书面语言。通过教学,我们感知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感知大量的语言材料,在感知中学习语言,获取语言习惯,语言规律,丰富语感经验,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新教材在拼音教学阶段,穿插安排了十二首儿歌、童谣、五篇短文。使学生提早接触书面语言,进行阅读训练。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阅读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教法。为学生提前阅读,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听记与拼读结合,感受书面语言。

  新教材在阅读内容的编排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提前安排阅读内容;语言亲切,赋有童趣;阅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赋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上注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主要通过拼读和听记的办法,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大量积累儿歌语言,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例如,新教材在拼音教学的第三课开始,就安排了带有音节的儿歌──《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歌,但学生此时能拼读的音节只有:“tudeleni”这四个。我们采用让学生自己拼读和听记相结合的办法来学习儿歌,学生很快就把儿歌熟读成诵了。特别是最后两句“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学生对这两句特别感兴趣,读得更是投入,有的甚至还加上了动作,脸上露出了丰富的表情。

  以上案例,我们看到采用听记和拼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书面语言,获得阅读体验,唤起阅读兴趣。在实践中,采用听记和拼读相结合是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的有效方法。

  2.教给认读方法,自主经历读书过程。

  随着拼音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会拼的音节越来越多了。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拼读来自己解决。经常性地练习拼读,不仅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拼读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经历了读书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也有部分学生只凭记忆在读儿歌、背儿歌,在读文中不去认读,只是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真正让学生经历读书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建立了新的阅读常规:第一,要求学生在读书时用眼睛看着字,不随意添字、漏字、改字;第二,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音节,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地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第三,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教他们用指读的方法来读书。在课堂上严格控制教师或优等生的范读。这样,给学生创造了自主经历读书实践的过程,通过认读,感受儿歌语言。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仅吸收了文本信息,复习了拼音,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自主的语言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受到了学习意志、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锻炼。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认读过程。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课堂上学生获得的知识只能来自于教师。而新课标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索的。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可以互通信息,互助学习,这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我们发现有一名学生,第一次在试读课文时有21个字不认识,通过小组交流已认识了14个字。像这样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的小组合作读书方法,在学生自主感受语言阶段有很大的作用。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还学得有效。

  实践证明,过好认读关,让学生自主感受文本信息是发展学生语言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认读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认读方式和感受,切忌以好学生的表现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经历自主认读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认读习惯,为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内化打好基础。

  二、强化读书实践,积累语感经验

  新教材十分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发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大量阅读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纳文本的语言,发展自身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进行朗读实践。正像杨再隋先生所说的“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积累语感经验,在读中发展语言。

  1.加强朗读,体会语言优美。

  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朗读中积累放范优美、鲜活的语言,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草芽、荷叶、谷穗、雪人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你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生: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学着不同的语气读着各自的话。

  师:小朋友,老师听出来了,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1:草芽很嫩,才刚刚睡醒,所以我读得轻一点,怕吓坏他。

  生2:荷叶很大很大,我可以读得响一点。

  生3:谷穗弯弯,像老爷爷,我要读得像老爷爷一样。

  生4:雪人很顽皮,我要读得顽皮一点了。(说着还做了一个顽皮的动作)

  师:难怪同学们读得不一样,原来你们是这样想的啊!老师向你们学习。

  通过以上教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语言的形象美,韵律美。文中的叠词“尖尖的、圆圆的、弯弯的”等词,在学生脑海里产生优美的情境和无限的遐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一教例又反映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不同感受,这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良策。在教学中我们都应加以重视。

  2.感受读书乐趣,尝试成功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新教材在课本的最后安排了两篇不带拼音的课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文中有生字,但不注音。编者的意图是:学生已学了一学期的语文,要鼓励学生试着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少量不认识的字可以猜读、跳读,可以问别人,使学生对阅读有自信心,读后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时,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通过猜读、借助图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独立认字阅读,这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点击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