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五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如何解读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2)

奥数网 2013-12-20 10:12:26


  前人评说严监生:“二老官空拥十数万家资,时时忧贫,日日怕事,并不见其受用一天。”这正是严监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小说里的严监生绝不是单一性格的人,他悭吝成性,但又胆小如鼠,性格抑郁。这种性格特点与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严监生生活的时代,清统治者沿用了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并从政治、经济、法律上给予及弟者种种特权。如一中秀才,就可免服劳役,不受胥吏侵害;可出入公堂,结交官府,与县官平起平坐。而严监生却没能通过科举考得“出身”,虽花钱捐了个监生的资格,也无多少特权[4]。这种萦绕于心的未曾进学的情结与天生的胆小怯弱性格融合在一起,决定了严监生的卑微人格:凡事畏灾惧祸,处事小心谨慎,金钱成了他生存的武器。小说中严监生也有出手大方的时候,比如,他哥哥被人告发,知县差人来传,他拿出十几两银子来平息这场官司。为了顺利地把妾赵氏立为正室,他一下子就给两个舅爷每人一百两银子。夫人王氏去世,用了五千两银子……妻子死时,两位舅奶奶卷走一大批价值昂贵的财物,严监生不仅不追讨,反而又送了两家许多物质,各封了二百两银子作为舅爷们赴试的盘缠……可惜,这些表面大方的花销,完全不是严监生本人真实的心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为兄平息讼事,是因为怕官府“只拣有头发的抓”。他不惜花费大量银两,极力收买舅爷,一是因为自己未进学,功名低,借两位有科举前程的“秀才”来给自己壮胆撑门面,以此与霸道的严贡生抗衡;二是因为他害怕王氏死后,妾出的儿子合法继承权被他哥哥剥夺,自己苦心经营的家产会落入狼口,而且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势单力薄,需要亲戚们的照应[5]。这实在是一个可怜的人物,胆小的性格和卑微的地位,使他只能以破财来保财、积财,然而破财完全是被迫而为,其内心的苦痛也就不言而知。正是这种铭心刻骨的隐痛使他借思妻而思钱。除夕之夜,发现亡妻聚集的银子,便痛哭流涕,伤心不已。接着新年也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得了心口疼痛之病。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自不必说,但如此悲怆,不由得让人深思了。其实严监生再三为亡妻而哭,也是为自己而哭,因为这时候他才发现妻子是他精神上的同道,是他相濡以沫的知音,他一下子从妻子的行为中看到了自己的生存本质。

  联系作品、联系时代背景,这样的取向在课文的编排中是有所体现的。教材在介绍《儒林外史》这部作品的时候,就特别指出:“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当然,在教学中,这种联系做到什么程度,老师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做灵活处理的。但一个总的原则是,不要去深究。要考虑到这毕竟是面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深入,教学需要浅出。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作品,一个片段,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多元解读,强调独特感受和体验,但是任何作品的价值都有一个主流解读。主流解读是大多数读者的理解和体验,这些是我们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次印刷。

  [2]黄玉慧。《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何以是吝啬?》,《语文建设》,2005年第9期。

  [3]吴敬梓著,黄小田评点。《儒林外史》,黄山书社出版,1986年10月第1次印刷。

  [4]成良丞。《论中外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7卷第2期。

  [5]彭江浩。《严监生与葛朗台:吝啬表象下的不同人格》,《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2卷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