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如何解读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
如何解读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节选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描写的是死前的严监生固执地伸出两个指头,始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直到妻子把两茎灯草挑掉了一根,他才断了气的情景。虽然着墨不多,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片段历来被评论家所称道,“两个指头”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性细节,人们多据此细节断定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严监生也成了吝啬的代名词。
教材选编这个片段的目的在于,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能学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应用。因此,这个片段的教学意义是要感受这个经典细节的形象意义。有的老师说,严监生如此表现,为什么就说他是吝啬而不是节俭呢?咱们中国人历来都提倡勤俭持家,即使有金山银山,奢靡浪费也会败家。严监生这样做,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应该放置在具体而特定的环境中考察。故事发生的环境是:“晚间”,本是点灯的时候;他“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挤了一屋的人”,预示着要发生重要的事情;“桌上点着一盏灯”,这些都可以成为点两茎灯草的理由。再看严监生本人:课文交代“他是一个十分有钱的人”,在病入膏肓、已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他固执地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撒手西去。病床前众人纷纷猜测,但都猜不到他的心思,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一种不被理解的痛苦),“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愤怒、焦躁和痛恨),“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一种执着的失望)。他这样执着、顽固地交代“遗嘱”,可见此关系重大。最后,当终于有人知道了“两个指头”的含义时,他“登时就没了气” [1](放心了)。一个垂死的人,临终前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也没有留恋自己的生命,而是对两茎灯草耿耿于怀。这样的举动显然违背了人之常情,因此可以说,在片段里这个细节刻画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者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是相对确定的。
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个细节放到特定的背景中,去限制这个细节的意义。设想以下,如果这个细节发生在另一种情形下,人物的性格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与小说描写的大相径庭。假设严监生的这一动作不是发生在他临死前,不是发生在应该掌灯的时候,而是发生在他点不起灯,发生在天亮的时候,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应该称道的节俭美德了[2]。
当然,对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还可以联系作品本身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严监生是一个土地主,“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3]。与其他作家刻画吝啬鬼的方法不同,吴敬梓没有直接去描写严监生如何处心积虑地积累财富,如何狠毒地进行剥削活动,而是主要表现他为钱财所付出的忧劳。他对身边的每一笔钱财都是百般记挂。他的妻子在典铺里有一笔利钱,严监生表面上好像不闻不问,实际上心里一直在惦记。除夕之夜,受惊的老猫撞了床顶的大篾篓,露出了一封封白花花的银子,严监生又惊又喜,不禁脱口而出:“我说她的银子哪里就肯用完了!象这都是历年聚积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拿出来用的。”说罢便痛哭流涕,并盛满一盘干枣,祭在亡妻灵前。他的妻子病重的时候,严监生与赵氏双拜天地。一边是张灯结彩,笙管齐鸣,一边却是垂危在床,呻吟不已。妻子是什么时候死的,他都不知道,谈得上什么夫妻情意!而此时肝肠寸断的哭祭,不过是对王氏留下的银子的感激而已。他生了病,仍然带病“每晚算帐,直算到三更鼓”,病得饮食不进,还仍硬撑着要在“家前屋后走走”,检查、守护他的财产,直到卧床不起,还“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严监生不仅对钱财表现出过分的忧劳,与其他吝啬鬼一样,他也十分悭吝刻薄。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里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3]。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使他骨瘦如柴,他病得很重的时候,仍“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点击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