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宁波小升初衔接人教版初一语文:5.童 趣(4)

宁波奥数网整理 2012-06-25 15:51:4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3、4两节;

  2、体会作者在叙写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讲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言文《童趣》(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小黑板出示)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3、4两节;

  2、体会作者在叙写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3、4节)

  1、讲述: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整齐,节奏(停顿)明确,吐词清晰。

  2、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3、4节,边对照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练习翻译。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3、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4、检查自学效果

  ①过渡:能一讲课文第3、4节的请举手。

  下面开始译讲,请看译讲方法(小黑板出示):

  每人译讲一句。即先读一句原文,再挨个解释词语,最后翻译整句(人名、地名、时间不必解释。)

  ②指名轮流译讲(找差生)。(如有错误,则叫他坐下,问:能讲对的举手。指名其他同学回答。如还不对,教师讲解,并适当板书学生易错的词。如果后进生断不好句,句子读不通顺,教师可叫好学生范读或教师自己范读。只有学生能准确断句,才能理解意思。)

  ③学生可能易错的地方:

  为——项为之强——因为 之——时有物外之趣——的

  而——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 心之所向——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承接 观之正浓——代指小虫

  其——必细察其纹理——代指“藐小之物” 项为之强——代指观察蚊群的动作

  使其冲烟飞鸣——代指蚊群 驱之别院——代指癞蛤蟆

  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每译讲完一节,要让学生将它读两遍)

  5、讲述: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认真自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翻译了课文的3、4两节,都学得不错。下面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看看刚才译讲的课文有无疑问的字词,然后提出来。

  6、学生齐读课文第3、4节。(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用了。)

  三、地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述:下面,请大家对照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比谁三分钟后能回答的最好。

  ⑴课文具体写了童年时代哪几种物外之趣?物外之趣反映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

  ⑵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微不足道,为什么童年时代的我会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海而来呢?

  2、学生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讲述:好了,时间到。能回答第一题的同学请举手。

  4、⑴若同学回答:观蚊如鹤的乐趣,深有山林的乐趣,鞭打癞蛤蟆的乐趣。则说:很好。(答案不统一,言之有理即可,也可答反映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反映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答案有下面几点:

  A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童年时代的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我爱好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C能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事物。

  D善于想象和联想。(生的回答可能不太全免,师注意适时引导)

  5、讲述:关于第一题,大家回答得很好。下面能回答第二题的同学请举手。

  6、若学生回答:“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形容癞蛤蟆扑过来的气势猛喝力量大,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反映了作者以小视大的童趣。则说:嗯,回答很好。

  教师小结:作者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物外之趣,主要是因为他平时善于观察。观察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想象就越奇特。同学们平时也要勤于观察,那么我们平时写作时便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四、地三次先学后教(背诵课文第3、4节)

  1、请大家根据背诵提示练习背诵3、4节,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出示背诵提示)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5分钟后,问:会背的同学请举手。

  3、全班齐背。

  4、同桌互背。

  5、指名背。

  五、当堂训练

  请大家做课后第二题,三分钟后抢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