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参:九 音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9-17 15:41:12

  《月光曲》教学指导

  〖课文分析〗

  《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创作世界名曲《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想像乐曲表现的景象。

  本课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情感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完第一支曲,又激情创作了《月光曲》。贝多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首世界名曲,是因为有一个特定的环境,由此激发了创作灵感,谱写出了《月光曲》。而这个特定的环境,在课文中是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一步一步描写出来的。

  课文的第2自然段,讲述了故事的起因。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钢琴声,曲子弹得“断断续续”,正是他谱写的曲子。这使贝多芬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因而走近屋子。

  课文的第2~6自然段,讲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乐曲。先讲贝多芬听到一个姑娘和一个男子的对话,深深被感动。再讲贝多芬进屋后,看到的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他直率地对主人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盲姑娘感到“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猜测弹曲的人正是贝多芬。贝多芬看到她这样懂音乐,从琴声中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自己,心中十分激动,便要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

  课文的第8和第9自然段,讲述贝多芬弹奏第二曲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先讲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月光,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爱好音乐的人,他便按起琴键,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

  《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表现出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后来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一定逐渐增强,有了曲折。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听着贝多芬的弹奏,盲姑娘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述贝多芬整理、记录下《月光曲》。至此,《月光曲》谱成,与课文开头照应。

  理清课文的线索,一步步体会贝多芬感情的变化过程,这是理解《月光曲》思想内容、作品意境的关键。

  〖要点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抓住重点自然段,想像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教学建议〗

  1.上课伊始,教师可将《月光曲》播放一遍,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的前提下,再展开深一步的学习。充分研讨课文所讲情节和地点的变化顺序,理出全文层次,重点找出主体部分中的重点 ―――描述贝多芬演奏《月光曲》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阅读的能力。

  (1)“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路旁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来。”“断断续续”指琴声不连贯,可以推测出弹琴的人对所弹的曲子还不熟练。这为下文“真难弹啊”埋下伏笔。断断续续的琴声也是吸引贝多芬走近茅屋的一个重要因素。

  (2)“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里的“随便说说”,一方面表明盲姑娘很懂事,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话中含有的不安之意,体谅哥哥的难处,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盲姑娘对想听贝多芬音乐会的无望。正是盲姑娘这种凄楚之中饱含着的对音乐的深爱,才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使他推门进屋。

  (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的这几句话含有两层意思:①能够感受到贝多芬曲子弹得纯熟,感情深。“纯熟”,指功夫深,技术非常熟练。说明盲姑娘具有音乐素养,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②盲姑娘猜测为自己演奏的正是贝多芬,因为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那么深刻,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但因为他们兄妹从未见过贝多芬本人,所以尽管从弹琴中判断弹琴的人是贝多芬,但又不敢百分之百地判定。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于是创作的激情顿生。

  (4)“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的清幽。”“清幽”,在这里指清冷、幽静的意思。清幽的月光是美的,清幽月光中的穷兄妹也是美的。正是这清幽的环境,清幽茅屋中的穷兄妹,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把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因此,清幽的环境,是促使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5)兄妹俩“还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中”。“陶醉”,是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的样子。用“陶醉”一词,准确地表现了兄妹俩被琴声吸引、感染,以致曲终人去,而兄妹俩居然没有及时发现。

  3.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月光曲》的内容的理解、意境的想像。可以作画,可以描述,可以用音乐模拟……以求达到与作者思想感情共鸣,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学生朗读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根据课文的特点,整篇课文朗读应该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的语句语调应是高昂的。(2)要通过朗读把人物感情变化的层次准确地表达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了第一曲后的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认出自己的激动等。

  5.指导学生做积累性练习。本课中“著名的曲子”“幽静的小路”这样的词语比较多,如“微微的烛光”、“清幽的月光”、“恬静的脸上”、“波涛汹涌的大海”、“美妙的琴声”等,让学生找一找再抄写下来。还可鼓励学生再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来,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建议在《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和《月光曲》学习之后,开一次音乐欣赏会,有条件可邀请音乐教师或从事音乐专业的学生家长指导欣赏这两首世界名曲,还可结合“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等活动内容,鼓励学生搜集这方面的音乐资料,共享资源,增加音乐知识,激发对音乐的理解与喜爱,培养音乐素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