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双一牛娃”都从这个时候开始准备小升初!(2)
一个学期的补习很快过去了,与我们相反,儿子依旧很自信,感觉仿佛只要参加了补课,名校的大门就大大敞开着随时请他进一样。
真正让我们开始紧张起来的,是寒假里的几次考试。放假没几天,突然传出有人已经被某校预录了。天啊,小升初不是还早吗,怎么就开始了呢?还让不让人好好准备了?
特意打电话过去问,学校说没有啊,家长不要相信马路传言,以免上当受骗。于是单纯无知的我们又被蒙在了鼓里,因为学校的预录是不会光明正大的展开的。
吃了信息匮乏的亏后,为了拓宽信息来源,我们又多了一份新的工作:加QQ群。只要加得进去的都加,公立的,私立的,机构的,甚至是省外的,都加了,生怕漏掉什么有用的信息。心里还有种小期待,万一有什么小道消息可以有捷径进入重点中学就好了。
天天从群里打探消息,看得眼花缭乱,肩酸颈痛,终于得到一些考试的信息。特意报了一个据说是有AW名额的考试。儿子自以为学过半年奥数,补过几天语文,考试之前磨刀霍霍跃跃欲试。
结果考了出来判若两人,问来问去只会说太难了太难了。240的总分,才考了130多分,语文70几,数学还不到70。(72才算及格啊!)再一次荣获这么难看的分数,据说总分高的有228分,这个差距也太大了儿子一下就急出了眼泪。
第二次考试是一个机构的竞赛,据说报名的人数好几千,相当于一个排位赛。经过上一次的挫折,儿子已经能够静下心来刻苦学习。考试的结果出来了,大概排名在4000多名。
这又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数字。
机构老师特意为儿子分析了情况,排名前几位的名校,甲乙丙丁,ABCD,每个学校的招生差不多是1000名,综合估算一下,这个成绩进一类的私立学校,也不是没有可能。
期间还参加了奥赛的初赛,居然进了决赛。儿子很兴奋:说明我还是很有进步的,是不是?结果决赛毫无悬念地一无所获。
几次打击,让我们有所心累,我们也问过儿子,要不我们读附近的学校好了。儿子说不,我还要拼一下。
对啊,有这么积极上进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拼呢?于是我们对目标学校进行了调整,排名第一的AW看来几乎是没戏了,衡量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及还可以提高的空间,再加上高估一点自己,再加上一点“天道酬勤”,CD还是很有希望的。
我们郑重宣布,还有3个月的时间,我们要把儿子的小升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每天我和他妈妈就轮流为儿子做陪读,做老师,分析-总结-练题,阅读-理解-领悟,把我们自己当年高考的劲头又重新找了出来。儿子也很勤奋,每天坚持学习,到几点就不说了,免得引得大家口水乱喷。周末比上学更紧,几乎也是排满了。
3月份,小升初群里的热度已经爆表,每天都有上万条消息。看着群里说有人在投简历了,赶紧从网上下载了简历的模板,整理了儿子的奖状证书活动照片等等,煞费苦心地做了6份简历到处投,结果是石沉大海。再一次的打击,让我和他妈妈不由得后悔前几年确实放得太松了,到现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
3月底,省内另外一个以教育出名的城市好几所学校都公开进行了招生考试。抱着练兵的目的,我们参加了一次。2万多考生,候在场外的家长就有10万人,场面大得可怕和心焦。
没几天,K校的考试结果出来,儿子超过录取线30几分,因为是练兵,所以不会去读,总之儿子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随后儿子摆正位置,主动把AB排除,做好了冲击CD的打算。既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学习变得更加用功,看来小升初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他慢慢地成熟了。
4月,明的暗的各路招生愈演愈烈。
这时有证书的牛娃们被各大名校抢了过去。预录考试中成绩优秀的也被各大名校顺利挖走。
虽然这个时候学校基本上也是在复习,但得按照大家的进度来,所以深度广度明显不够。
和时间赛跑中,外地生的考试来临了。这次考试我们当然没有参加,我们去观战了,没想到这次考试却影响了我们接下来的策略。
等到考完试的孩子们出来,我们便赶紧打听,究竟考了些什么,有没有笔试,有没有面试,笔试是怎样的,面试是怎样的。好多孩子说太慌了,面试紧张得要命,还没搞清情况,糊里糊涂地就结束了。
于是立刻决定必须重视面试。我们一边抓紧复习和练题,一边着手面试的准备。因为培训机构还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只有自己去琢磨,于是我们又在网上各种搜索小升初面试的信息。东西到是铺天盖地,但是很散很乱,让孩子在电脑上一起看了几篇,孩子也觉得迷糊。
不过,面试的训练还算简单,我们就把它当做一种苦读的放松。于是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每天就让儿子了解一些关于面试的知识,周末进行面试的模拟,让他熟练地进行自我介绍,纠正他的语音语调,调整神情动作,学会怎么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就这样,在学习和面试两线兼顾的情况下,终于迎来了本地生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