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武汉奥数网

武汉站
奥数网

2018年武汉楚才作文登报作品《厨房的味道》

家长帮武汉站 2018-05-09 14:43:14

  厨房的味道

  林子淼 武汉小学六(1)班

  本文刊登于楚才报2017年第9期

  每次我吃着妈妈做的包子,总会想起已逝的外婆,心里便会翻起一种温暖的味道。鲜嫩的肉馅吃起来津津有味,香浓的汤汁像小溪一样清润过我的喉咙,这是我最爱的面食。

  妈妈对我说,她做包子的手艺是从外婆那里传承下来的。外婆会做各种好吃的面食。那时,煤油灯挂在靠着烟囱的墙上,灯下总站个半高的孩子,是妈妈和舅舅们,他们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婆在案板前做包子、馒头、花卷等。屋外天是黑的,洁白的月亮升上天空,厨房的煤油灯透出温暖的光,土灶的火焰熊熊地燃烧,不一会儿,蒸笼里就弥散出诱人的香气,这香气里包裹着稀稀疏疏的人影。包子蒸好了,孩子们都争抢着吃。一锅出笼,每人分两个就没了。妈妈喊着没吃饱的时候,外婆就会偷偷地塞一个包子在妈妈的手里。外婆宁愿自己饿着,也要让妈妈吃个饱。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孩子们也没什么玩具,外婆会用发面做各种动物造型,既可以给妈妈和舅舅们当玩具玩,也可以给他们吃。外婆最拿手的动物是斑鸠。她先用发面做出一个鸟的模型,然后用两粒葵花籽做鸟的眼睛,尖尖的葵花籽壳成了鸟的嘴巴。她还会在尾巴上用小刀一刀一刀地刻出羽毛的形状。蒸熟的斑鸠栩栩如生,身上的线条显得非常自然。孩子们每人一个,拿到手里欣喜若狂,舍不得咬掉斑鸠的头或尾。此刻,外婆总会看着眼前的孩子们,露出清澈的笑容,这笑容,便成了幸福生活之河上的点点醉人的波光。

  妈妈和三舅都是住校生,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回家的时候,外婆总会提前发面做熟包子,用保温盒装着几个热乎乎的包子在孩子们回家的半路上迎接他们,让饥肠辘辘的妈妈和三舅先吃为快。那时家里还很穷,为供妈妈和舅舅们上学,外婆省吃俭用,平时都不舍得吃肉。只有在妈妈和三舅回家的日子里,外婆才会去菜场买肉,蒸上一笼包子。有时做的包子不多,家里其他人一个也不吃,全让妈妈和舅舅打包带到学校,以备在吃不饱或伙食费不够时稍微缓解一下窘境。每次妈妈离家返校时,外婆总要帮妈妈拎行李送一程,站在汉江边凝望着妈妈远离的背影,或是牵挂,或是思念。

  时至今日,没有外婆在身边教妈妈,妈妈凭借残存的记忆,也为我做起了包子、馒头、花卷,甚至也为我做过一次斑鸠,尽管不是特别像。

  这次,妈妈又在为我做包子,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户铺满房间。包子蒸好时,我匆匆捧起一个。此刻,真想有人与我抢包子吃,可是爸爸不会这样做。

  妈妈说自己的手艺其实离外婆的还差得很远,但我感觉已经很好了。我对妈妈说:“很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包子!”

  如浓雾般的蒸汽带着包子的香甜包裹着我们一家人,这是妈妈的味道,这里也有外婆的味道。厨房的味道,沿着我的嘴角,顺着我的喉咙,流进我的胃肠,蔓延到我的全身。

  我在妈妈的厨房里,看到了外婆的厨房,看到了爱的小河在绵延流淌。

  点评:

  标题语义双关,厨房里有包子的味道,更有爱的味道。文章构思巧妙,将外婆给妈妈做包子与妈妈给“我”做包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爱也变得更深沉、更丰富。爱,如历史的长河,永流不息,代代相传;爱,是永不褪色的追忆;是幸福的思念,是香气包裹的时刻……文章调动五觉,辅以环境描写,让小细节变得有画面感,温馨、温暖、感人。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情感真挚,是一篇书发真信的好文章。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