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这些武汉小升初套路就很傻很天真啦
每年教育局都会三令五申:不提前或变相开展小升初招生工作;不接受任何等级证书;不以非正常手段选拔学生;不得组织统一小升初考试。
看到这样的新闻。先是不屑一顾,后是有骂娘的冲动,这些东西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一句话:
谁信谁吃亏。
一句话,上面在禁止什么,下面就在明目张胆地干着什么,这理解了吧。比如上面提到的:“不提前或变相开展小升初招生工作;不接受任何等级证书;不以非正常手段选拔学生;不得组织统一小升初考试。”
实际情况就是:
提前或变相开展小升初招生工作;
接受任何等级证书;
以非正常手段选拔学生;
组织统一小升初考试。
道理很简单,就像黑格尔说的那样:存在即合理。
家长有孩子进名校的需求,以期孩子收到优质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名校有招收优质生源的需求,没有好学生,高入口,如何保持江湖地位?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那问题来了,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小升初不允许笔试了,学校怎么办?如果不笔试,怎么选优秀学生?家长怎么办?如何证明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
以这个逻辑为起点,什么事情都好解释了,学校看奥数等级证书,不为别人,那是“投名状”,这就是近年奥数越禁越火的原因;
学校偷偷摸摸组织考试,不为别的,是为了更精确地找到学霸;
为何每年区教育局要组织调考,调考除了考察学校办学水平外,调考的成绩有啥用?这些都懂的。
还有的学校,一咬牙一狠心,不让动笔,但可以用电脑考呀,哈哈,鼠标不叫笔吧。
不要说其它的,都是虚的,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好学位只有那么多?怎么办?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噻,首先拼爹:有关系的找关系,有钱的用钱说话;其次拼娃:学霸的世界学渣永远不懂,很多校长亲自打电话要人。
回归理性,各地的小升初都是这样,小升初是江湖,水太深了,笔者梳理了小升初的若干套路,各位看官敬请对号入座。
套路
1
“学习奥数(证书)没用”
理由:教育局都在禁止奥数只有5%的人适合学奥数
学习奥数没用?因为若干年前,教育主管部门就在三令五申,给奥数降温,禁止奥数与升学挂钩。媒体记者也是采访若干个数学家,说只有5%的人才适合学奥数,否则作用会适得其反,加深孩子对数学的恐惧感云云。
道理摆在那儿的,这些都是对的。但如果你信了,你就在小升初的时候哭吧。当然,孩子实在对数学不敏感除外。
为何呢?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优秀,现在的娃,有几个是傻的?都是人精,那凭什么说自己的孩子优秀呢?看证噻,所以以华赛奥赛等为标志的证书,在小升初“面试”的时候,越多越好,两个大杯赛一等奖,很多学校是直接录取。相对而言,“区三好”只是一些学校报名的门槛。
每年,总有一部分家长,孩子一个证书都拿不出。孩子没有证书,意味着孩子连报名的门槛都没有。所以,不光是奥数证书,作文比赛证书、艺体特长证书、英语竞赛证书、书法比赛证书……多多益善。
小升初拼证书,中考拼成绩,高考拼分数,读完大学拼爹。
结论:如果孩子数学有天赋,又不去学习奥数,那你就很傻很天真了。
套路
2
一切以学校官网公布的为准
理由:学校官网公布的权威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恭喜你,你又错了。学校官网公布的,那一定是符合相关规定的,除了给吃瓜群众围观,还有就是给上级职能部门做表情的。
有些家长说,3月份到一些学校咨询,门口的保安说,学校暂时还不收资料,告诉你,不是不收资料,是你的资料不够学校的门槛。
所以,你会发现,不时有学校出来辟谣,说自己与某某考试无关,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谁说得清呢?
但一句话,如果让你掏钱的,包进某学校的,多半就是骗子,家长们就擦亮自己的眼睛吧。
结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问下过来人,看看学霸的家长都在干什么?
套路
3
等待摇号碰碰运气
理由:摇号是通过电脑进行的
理论上摇号通过电脑进行,都拼运气。而看结果,成绩差又摇到好学校的情况,那几率简直比买彩票中了500万难多了。
不信你去看看每年电脑摇号被摇中的名单,几乎都是名小的被摇中,你认为这真的只是个巧合吗?谁不想有好的生源,名校也不傻。
对于部分学科成绩不是很拔尖,但有艺体特长的孩子来说,与其等着摇号,还不如通过艺体生特长生进入好的学校。当然,这需要家长有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搜集跟孩子特长相对应的,一定是准确的学校信息。
结论:如果不能拼爹,读一个好的小学,那就拼娃吧,不过,家长一定要有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说到底,还是拼爹啊。
套路
4
进了名校就保险
理由:交了学费,就如同签订了教育服务合同,终于放心了
不知家长们有没有听说,有的学校,开学几次考试后,如果发现学生选错了,会劝退?
没听说,那你太low了。
考察一所学校,除了看办学质量、校风学风、校长魅力、班级设置(重点班还是平行班)、校园周边环境等因素外,还要看一下这所学校出入口对比。
把“入口”高的学生,培养成“出口”尖子,这不算本事;把“入口”相对不高的学生,培养成“出口”尖子,那才算本事。
所以,家长在选校时,参照这个指标,同样重要。一句话,你的孩子在学校成长了多少。
很多家长在考察学校时,往往关心学校有没有高中,直升比例多大?高考成绩如何?
这些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忽略了一个问题,学校有没有教育者的情怀,有没有唯分数论,只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刷题机器,还是一个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的人。
这样的办学情怀,会决定以下的事情是否会发生:
学校会不会担心影响重点率,把孩子的学籍挂在另一个分校;或者直接劝退,这些都是需要家长确认的事情。
结论:多调查、多走访,不要被数据迷惑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