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武汉政策分析:外校大战的背后
吴老师政策分析:外校大战的背后,我也想简单聊两句
这段时间,外校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无疑凝聚着我们万千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苦心。我一直保持沉默,一直冷静观察,哪怕大家在坛子里发帖,各个机构都做着紧急的外冲班转面试班的调整,家长们对此政策不乏怒骂、质疑,同时奔波、打听小道消息……我没有在风口浪尖写任何文章,就是不希望再给这种现象添加任何的柴火,大家是时候该冷静了。
我深深地理解,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资源的关注,尤其是希望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显然,2014年这届小升初,外校的招生考试也免不了“遭到”小升初择校热限制令的影响,成为改革的前沿阵地。学而思一直坚持帮助家长和孩子的教育理念,哪怕今年从政策出台前的试探,再到文件正式发布,再到报名资格的确认,最终到昨天报名的截止,每一条都如此姗姗来迟,学而思小升初团队还是到处争取消息源,做着政策解析、讲座备战、模拟面试等工作,就是希望能给家长和孩子一条明晰的道路。
然而我想问家长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外校?为什么在考前一个多月突然变更了指向取消笔试?其实,仔细想想不难明白。“减负”减了这么多年,终于迎来了“顶层设计”改革的一年——高考,高考北京改革的出台无疑是今年教育市场的一大风向标。大方向一定,湖北省2017年高考改革的方案必然提上日程。如此一来,从上往下的影响,从小升初义务教育阶段起就要有所指向,但是,如果你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怎么改呢?
①动数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工具,是我们学生基础应用型学科,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是高考改革,也没有改变数学的格局,在大学教育中,所有的理工科都需要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与概率等作为基础,涉及层面太广,第一年改革不容易入手;
②动语文?国学的推行、包括高考改革的风向标明显,今后语文的学习和对文学素养的要求比重增加,小升初指向未来中学六年,更何况目前也没有哪所学校是以语文作为明确的招生标准。改革不符合背景和影响力;
③自然,就是英语了。除了增加应用能力,培养孩子强调应用的标准,减少“一考定终身”的风险,高考将英语作为“社会性考试”的定位无疑给了很好的思路。这……就是外校招考需要改革的学科背景。
然而如果家长们以为仅以此就确定“外校作为小升初政策改革试点”无疑太单薄。事实上,从学而思全国19所兄弟分校传回的外校考试数据显示,“八大外校”包括深圳外校、广州外校、南京外校、上海外校、北京外校、武汉外校、天津外校、厦门外校,除了武汉基本上都已经改革或正在改为面试,这样一来,笔试的大背景也不复存在。
讲了这么多,相信家长很想了解下,今年外校这么改后,我们该怎么准备?到底还能剖析些什么?
为此,我们特别在6月10-15日飞赴北京,汇集了各个地区学而思小升初负责人,了解了当地外校的考法特点,在讲考法之前,跟大家谈谈几个我的观点:
一、是不是一直改下去?
大家是否还记得,武汉初中教育在2010年前曾经施行过“理化改科学,排名位置值”,但是在施行三年后,“理化变合卷,中考看总分”又变成了现在的政策。中考是选拔性考试,理化不能简单不分科,这样教学难度大,学生不好理解,中考也很难选拔人才。最后大家发现,考试是相对公平的出路,所以又改回来了。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外校改一年面试,过一年又改回笔试,毕竟小升初是义务教育,与中考有本质区别。但是一项政策的施行需要看效果和反馈,这个效果自然要“相对公平”、“有所选拔”、“易于操作”。这项改革不会轻易变动,但可能会有所调整。
二、报名后摇号靠谱么?
为什么不是少先队员而是三好学生?大家不要忘了,少先队员属于团委,三好学生自然是教育局,统筹名单和导入数据库之后方便后期筛选。也就是说,寄送过来的报名资料如果不符合资格审查,有可能都不会开封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