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武汉奥数网

武汉站
奥数网

向往外校的家长,你们对武汉外校知多少?

本站原创 2014-06-10 20:42:48

    武汉奥数网:一年一度的外校招生就要开始了,为使广大小升初家长对武汉外校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现把武汉外校的有关资料汇编于此,供大家分享。

  曾经是“干部子弟学校”

  时光倒回到1963年。刚从困难时期走出来的新中国,又面临着与苏联关系急剧恶化的困境,外交工作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外交部门顿感外事干部奇缺。为此,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起草了一份情况汇报,送交到了中央领导案头。

  当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召集了乔冠华、邓炎昌等外交工作人员和外语教学工作者,开会讨论解决办法。会后不久,国家高等教育部便下发《关于开办外国语学校的通知》,安排全国7所中心城市,开办外国语学校,培养外事人才,武汉便是这7座城市之一。由此,武汉外国语学校45年历史的序幕拉开了。

  1964年9月1日,武汉外国语学校正式开学,征用原武汉空军子弟小学的校舍,实行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十年一贯制”教育,课程与高等院校相衔接,直接受国家高等教育部领导。因此当时很多武汉人都说,武汉外校是个“奇怪”的学校:“身在武汉,却属于北京管;名为中学,却属于高教部管。”

  武汉外校首批招收了93名小学三年级学生、92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英语一个语种。到1966年,学校共招收12个班级、三届480名学生。

  不少了解当年招生情况的老师都回忆,当时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武汉市的干部子弟,“因为当时招生全部靠推荐和政审,干部子弟自然要占点优势。”而外校的大部分教师则是由行政部门从高校、外事单位抽调过来,甚至还从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分配了一名英籍教师到武汉外校任教,“当时学校里不少高水平的老师,都是因为在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中受到打击,‘发配’到武汉外校,因此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武汉外校作为“白专典型”、“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学校”被迫停课。当时在校的小学生们被安排到市内其他小学就读,初中生则被要求上山下乡。此后的4年间,外校停办。

  1971年,当时中央领导指示,“外语学校一定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于是在当年3月,武汉外校复校,招收了初一年级新生5个班,停招小学三年级学生。次年,外校增设法语、德语,1973年增设日语、俄语。

  1977年高考,外校生上线率达30%.

  现任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的杜青钢便是1972年首届法语班学生。时年13岁的他当时是一冶一小毕业班学生,毕业前被任职于该校的母亲叫到一间办公室,参加一场面试。

  台上的人问他:“为什么要学习外语?”他熟练地喊出当时流行的政治口号:“为解放全人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把地球上四分之三的人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

  台上的人颔首后又问道:“我们国家为什么要造原子弹?”杜青钢依旧回答得相当标准:“为了打击帝、修、反。”

  参加完面试回家后,母亲才告诉杜青钢,刚刚他参加的是武汉外校的面试。“咱们家三代贫农,政审也没问题,估计录取是十有八九了。”果然,当年9月份,杜青钢便背着行李,坐船从青山到了汉口万松园武汉外校,和同样被经过如此面试程序而录取的100多名同学,开始了在武汉外校的生活。

  当时的武汉外校,依旧笼罩在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之中,学生们被要求每学期至少要有一半的时间集中去工厂、农村学工学农。即使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也要加入大量的政治学习。因此学生们根据自己学习的语言不同,分别用对应语言版本的《毛泽东选集》作为教材。课堂上老师讲课,也都会从《毛主席语录》中挑出一句,作为例句分析语法。

【查看原帖并参与讨论: 向往外校的家长,你们对武汉外校知多少?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