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500万买“三好学生” 小学生也竞争
每天两个小时,济南营市东街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婧丽要花在养花和义务送报纸上。最近,她被学校评为十大“感动少年”之一。“做这些有什么用?”“你做这些,有人发工资啊?”这些话父母跟她说过,学校同学跟她说过。
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每天中午在校吃过午饭,李婧丽就会来到花圃,帮助管理员徐爷爷整理苗木、锄草、浇水,这里的每株植物,李婧丽都认识。“阿姨,你看,这叫落地生根,这株迎春花是新品种。”5月27日,在花圃,李婧丽拉着记者,兴奋得鼻子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除此之外,给每位老师送邮件、送包裹,也是她每天乐意做的事,传达室的伯伯、卫生室的老师等都能叫上她的名字。
“你做这些有什么用?能学习好啊?”“有人给你发工资吗?”这些问题父母问过她,同学问过她。六年级的李婧丽不知道如何回答,她仅仅知道的是,她做这些很快乐。这个小女孩的梦想是当一名驯犬师。
一个朴素而真实的梦想,你有过,我有过。然而,是什么让我们困惑了?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四成老师仍把成绩当成对学生的唯一评判标准。其实,不只成绩,争评三好,争当优干,成人社会的竞争法则也一一传染给了孩子们。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这是一名六年级孩子的毕业留言。
省城某小学,一位班主任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学期末,三好学生评比结束了,一位家长冲进老师办公室,质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落选?在班主任解释完理由后,这位家长吼道:“我给你500万,买你一个‘三好学生’行吗?”
另一所学校,一名各方面十分优秀的小女孩落选出访新加坡名额后,心情失落,老师送她一句话:“孩子,不能什么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