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武汉奥数网

武汉站
奥数网

武汉四中参评武汉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武汉四中网站 2009-03-28 10:59:42

  武汉四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她的前身是博学书院,是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牧师杨格非教授于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创办,其英文校名为CriffithJohnCollege。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勤朴博学”的精神,在举国盛行科举八股的时代,博学即“重理算、授生化、近自然、习英文、强体魄”。近几年,学校确立“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理论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校园建设均突出“人本”思想,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设施建设均有利于师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人本”理念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成为一所在湖北省有较大影响的省级示范高中。

  一、制度文化建设

  武汉四中秉承“勤朴博学”的校训,确立“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个性化教育”的办学模式,开创“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坚持“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形成“以理科为主体,以文科和术科为两翼、突出英语和体育两大特色”的办学格局,践行“勤朴向上、博学创新、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的培养目标,实现“建设优质高中、争创全国千强”的办学目标。

  为落实办学目标,学校建立了严谨有序的管理制度,首先,形成了三级管理模式,即校长室——各处室、年级组——班级。其次是管理制度健全,学校依照法规及国务院和省市区政府有关财务、招生、课程的政策规定,并结合校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武汉四中教师职业道德等级考评意见》、《武汉四中劳动纪律管理办法》、《武汉四中聘用方案》、《武汉四中班主任工作条例》、《武汉四中教学工作常规》、《武汉四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的补充规定》、《武汉四中财务管理制度》和《武汉四中请购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确保了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运行,保证了学校依法依规治校,也保证了干部教师的健康发展。这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促进了学校的大踏步发展。第三是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到位,不仅将该项经费列入了学校年度预算,且专款专用、逐年增加,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二、精神文化建设

  武汉四中历史悠久,博学书院的前六任院长、校长均为英国教授,博学书院开办以来,就产生了中西文化融合结晶的传统校训“勤朴博学”,这是科学与人文并举的办学思想。今天我们确立“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核心理念,在传承了这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个性专长。

  “百年树人”,武汉四中校风纯、学风浓、班风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德育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理念,坚持优化和提升个性,反对扼杀个性,坚持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反对老师包办代替和强制管理。我们承担的国家级规划课题《班级生本教育与管理的研究》和省重点规划课题《个性化成才教育模式研究》和《阳光教育》,正在推进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学校通过不同的阵地和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对新生进行校史教育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入校后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武汉市桥口区中学生仪表规范要求》的教育;分年级制定学生发展综合目标,实施“德育学分制”的管理手段;推行学生“值周校长”、“值周班主任”,培养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班级内团结友爱、健康向上;学校开展了“先进班集体”、“文明团支部”的评比,班级文化有特色。如今你走进四中,看不到乱丢乱扔的现象,看不到碌碌无为的身影。

  教学上,学校制定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严禁滥订资料,力争做到轻负高效。同时学校推行个性化教育模式,即通过实行改革课程管理,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设文、理、体、艺等多科类选修课与选修班,实施学分制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并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个性人格理念,塑造个性思维品质,发掘个性爱好倾向,发展个性能力禀赋,让学生乐学、善学。

  学校注重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我校的校训是“勤朴博学”,即勤思勤劳、朴诚朴实、趣博识博、好学善学,就是诫勉师生终身学习,积极向上。学校多次印发市教育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武汉四中师德规范》,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态度端正,士气高昂,学校倡导奉献精神,教职工中无有偿家教、体罚、变相体罚和歧视学生的行为。许多教师以校为家,爱岗敬业,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自己的学生。

  学校的人际关系融洽,我校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遵循“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依靠人、发展人”的基本思路,加强干部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对于学生,我们提出“关注学生一程,幸福学生一生”,我们每学期开展“家长评校”、“学生评教”的活动。学校还设置了校长信箱、德育博客的师生交流平台,家长学校让社会、学校、家庭融为一体。走进四中,你经常会听到谈话中有“我们四中”“我们学校”的字眼,言语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一个学校能让身处其中的领导、师生、职工,甚至是学生和家长都如此热爱,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这所学校,她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三、活动文化建设

  1、主题活动系列

  我校是所百年老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自辛亥革命以后,每次重大的革命时期都可以在校园内找到痕迹和记载,学校利用现有的条件,组织学生学习武汉四中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我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神六飞船副总指挥陈长贵等杰出代表的先进事迹,让学生看到我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爱校意识。学校还设立袁隆平奖学金,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提高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思想觉悟,鼓励学生成才报国。

  每年的“五四”表彰、国庆庆祝、迎新年等学校都要开张相应的主题活动。今年,我们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开展了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如“文明过马路”主题班会。

  2、常规管理活动

  我校狠抓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力争用一流教师队伍培育一流学生。我们通过《武汉四中班主任工作条例》实施,推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进程;通过真实的德育来实现学生品德的内化,通过《武汉四中德育学分制的考核办法》多角度、多维度地评价学生;通过《武汉四中班级学风考评办法》突出班级特色,形成良好集体;针对高中学生年龄特征,确立适时的德育目标,保证德育时间,巩固德育阵地,落实德育内容;我校切实抓好升旗仪式、每周班会、黑板报、清洁大扫除这些德育常规阵地,还根据社会热点、时代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外德育阵地,实现德育目标。

  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校开展了评选“博学之星”和评选住宿部文明宿舍的活动。同时,我校还开办了学生团校和党校,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参加有意义的各种活动,他们的思想境界、品行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利于我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落实“阳光一小时”规定,坚持做好“两操”。学校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和实验室药品的管理。

  3、社会实践系列

  学校高度重视生命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教育学生很好地认识和尊重自己的生命,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我们给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高一年级,认识生活,珍惜生命,学会自我保护;高二年级,关爱他人,欣赏生命,学会人文关怀;高三年级,挑战自我,发展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开展了消防演习和紧急疏散活动,凡是开展大型集会和活动都有安全预案;学校内无安全责任事故。学校定期进行法纪教育,聘请区法院的司法人员为法制副校长,通过法制报告、法庭观摩、参观汉阳琴断口监狱等活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每年六月学校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活动、“拒绝网瘾学生签名”活动。

  4、开展德育科研

  围绕着“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在全校教职工中形成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无小事”的意识,打造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学校依托国家级科研课题《生本教育》,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生本教育主题班会、师生关系讨论、心理健康教育等,促进师生交流,让理解在相容中产生,让情感在共鸣中交融。学期末学校进行操行评定,教师给与学生客观又富有感情的评价,家长和学生写读后感,教育效果明显。

  学校设心理咨询室,有专兼职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建立了学生的健康档案。

  5、学生社团系列

  加强学生自主教育,力争做到“把学生组织还给学生”,提高学生会、团委的组织功能,创设有效的教育情景与环境,丰富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开展学生对校园内建筑、花草领养活动,开展节约水电、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建立社团登记制、活动报告制,把广播站、文学社、爱心社、漫画社及英语角活动广泛开展并推向深入,为学生构建发展的平台。

  四、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和魏氏纪念堂,经历一百年的洗礼,仍然在见证学校的发展和变化。四中是一所老校,1999年武汉四中进行省级示范高中督导评估时,学校办学条件、育人环境与现在相比差距较大。作为师生主要通道的南大门处于银行与邮局的高层建筑夹缝之内,校门狭小,门口摊贩夹道,师生出入不便而且不安全;教学楼为东西向,且毗邻喧闹的田径场;实验楼、办公楼年久失修。学校抓住武汉市第七届运动会和全国第六届城运会在我校举行的机遇,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亿元进行了校园整体改造,学校固定资产从2400万元猛增到14000万元。学校校园布局合理,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运动区。学校占地面积180亩,生均71平方米(2007年底资料,下同),建筑面积3929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建筑面积12631.56平方米,生均7.7平方米。学校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50间,理化生实验室12间,微机室3间,多媒体教室4间,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文艺科技活动室等功能室10间。学校的消防设施配套完备,及时更换,还设置了残障人士的通道和专用厕所,近700座位的博学礼堂堪称一流,全部理化生仪器设备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生物标本走廊颇具影响。学校田径场、体育馆、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及器材全国一流。教师也有设备齐全的健身馆和体育活动室。图书馆使用面积1122平方米,藏书61538册,生均37册,较好地满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的需求。

  走进校园,人们不难发现,“勤朴博学”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主题,也是学校建筑的灵魂。学校的两条主干道——隆平路和华宝路,分别取自著名校友袁隆平和林华宝,校内还有园林景观名人园、百学园、师恩泉,学校如园林,如公园,更是一座现代化的学府。学校的建筑还诠释了“人本思想”,宽达17米的开放式大门,方便师生的出入。一万平米的博学广场,花香扑鼻,绿色养眼,两边花坛铺上了大理石,中间留足了学生活动和集结的大片空间。气势恢弘的行政楼内,设有特级教师工作室、教研组活动室、学生文艺科技活动室及其他服务师生的功能室。设备先进的博学礼堂,是各年级学生各类比赛、集会的演艺场。宽敞的图书阅览室能容纳500人阅览,并建成了电子借阅系统,使师生借阅更便捷、管理更规范。两栋教学楼和一栋科技楼呈“E”字形结构布局,各层连廊让师生冬不淋雪雨,夏不顶骄阳。宽敞明亮的教室装备了人性化的移动金属黑板,并实现了音频网、视频网、教学网三网合一,为老师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室内正在设计学生壁柜,将为每位同学存放学习用品提供方便,并为学生书包减负,同时营造更加整洁的教室环境。

  学校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古老的教堂、钟楼和现代建筑互相映衬,许多媒体禁不住赞叹:“钟声悠悠,绿草荫荫,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四中的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五、特色文化建设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武汉四中以其幽美的环境、良好的校风和优良的质量,赢得社会的赞誉和家长的亲睐,办学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被亚足联选定为中国展望项目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及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学校,并被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学校。

  “尚科学、重理算、授生化”是武汉四中创办至今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四中的昨天培养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院士、著名科学家中国农业部副部长杨显东博士、神州五号六号飞船测控总指挥长陈长贵少将;四中的今天仍然以理科为龙头和主体,每年理科上本科线90%以上,理科尖子生源源不断地跨入北大、清华、中科大、人大、复旦、南开、武大、华中科大等名牌高校。四中有近60年全英语教学的历史,共和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蒲寿昌、驻欧共体大使蒲山、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等著名外交官都是四中的杰出校友,英语特色在今天仍保持着优势。足球和田径也是四中的优秀传统,现在已实现全市、全省、全国、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团体比赛第一名的大满贯优秀战绩,足球也跻身全国中学生八强。因此我们更加强调一个主体(理科),突出两大特色(英语和体育),同时也满足文科和术科学生发展的需求,从而为各类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今天学校成为首批“全国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学校”,每天来学校锻炼的人络绎不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更令人激动的是,学校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力争拓宽办学渠道,与初中联合办学,与高校联合办学,与国内外知名高中联合办学,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不久的将来,学校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名誉校长袁隆平院士对武汉四中的热切期待:“继承理科特色,发扬英语优势,保持体育传统,创建全国名校!”,我们一定能将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善于学习、乐于合作、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