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武汉市改制校\"变脸\" 费用上涨择校热不减
2008-07-16 09:13:24
轰轰烈烈的武汉市改制校转型改革,结果是好学校纷纷转为民办,对于许多家长而言,感受到的变化主要是择校费提高。这项改革成功吗?转型后的民办校名副其实吗?
新闻事件
昨日,武汉市民办初中(含公办校参与举办民办校)“电脑派位”结束。今起,民办初中将公布小升初电脑派位录取名单。届时,家长和学生可以到毕业小学或改制初中查看录取情况。
在派位现场,一位家长感慨地说道:“今年,小升初‘电脑派位’与去年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学校的名字变了,择校费涨了。”
改制初中“变脸”为民办初中
备受争议的改制校,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年7月4日,武汉市教育局宣布:经过清理和规范,该市54所改制初中、小学,有6所被撤销,20所恢复公办性质,5所规范为社会力量独立举办的民办学校,另外23所改制校(其中初中16所、小学7所)规范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校。
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腊芝表示,改制校恢复公办后,招生执行“免试对口”入学,不招择校生,不收择校费,按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收费。
改制校“变脸”为公办校参与举办的民办校后,招生执行“自主招生+电脑派位”。其中,电脑派位招生比例占总计划的50%或60%。“择校费”按试行标准进行,三年择校费不超过1.8万元。
改革前:改制校备受争议
改制校发端于1994年,当时国务院提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后来这些学校统称为“改制校”。
1997年,武汉市批准部分中小学为改制校,接受交纳一定费用的择校生。改制校成立之初,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得以拓宽,学生择校的压力有所缓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来,改制校越来越变味,导致教育不公平,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汉口一所公办初中校长感慨地说:“改制校其实并没有实现‘四独立’,是一手拿着国家的办学经费,一手又从市民的手里收钱,找了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乱收费办法。由于改制校可以立很多收费名目,导致了不少学校效仿,乱收费、乱办班问题自然层出不穷。”
他认为,由于改制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人为地划分义务教育中的一般校、重点校,对其他学校来说很不公平。由于不少改制校的经费充足,教师福利待遇好,吸纳了优秀师资。这样,此消彼涨,义务教育便陷入‘好学校更好、弱学校更弱’的恶性循环。”
改革后:费用上涨 择校热没减
从昨日的全市“小升初”电脑派位来看,各所民办初中的招生火爆,报名人数远远大于计划数。江汉区的武汉一初致远中学报名学生837人,电脑派位录取225人,这意味着差不多每4个学生“争”一个招生名额。而江岸区的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今年报名人数创新高,有1367人报名,电脑派位270人。
按照武汉市教育局的规定,由改制校转为民办学校的16所初中,收费标准每生三年不超过1.8万元。从昨天各所民办校公布的收费标准来看,五花八门,从1.2万元到1.8万元不等。而在去年,电脑派位学生的收费标准三年共9000元。比较而言,费用上涨了不少。“选一所好初中,将来读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更有把握。这样,孩子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派位现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虽然一万多元的择校费对工薪阶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为了孩子的前途,也只好咬咬牙挺过去。
有话大家说
好学校争相转民办
加剧教育不公平
王妈妈:看着这16所转为民办学校的初中名单,心中一寒,都是各个区最好的初中,为什么好学校都转为民办校,义务教育的免费如何体现?穷人家的孩子如何享受优质资源?这不是加剧教育不公吗?
刘爸爸:我的孩子就读武昌区,今天我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电脑派位结果。我是一名普通工人,没什么关系,孩子成绩不错,但是没有获得什么奖,所以全家的指望都在电脑派位上了。如果派位不上,就要就近入读一所三类初中,心里不甘呀,也愧对孩子。
李书记(一所二类初中书记):学校转成民办后,在收费、管理、招生上都会灵便很多,学校多年积累的教育品牌不会因为转制而消失,反而会凭借这一品牌更加灵活自主地招生。这一改革不仅没有让择校热降温,还会加剧校与校之间的差距。
武汉某区教育局副局长:一些发达地区“小升初”改革时,多数学校争相退回公办,为什么武汉市的学校相反?其实,背后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政府投入不足。
享受民办校的高收费
其实名不副实
谢妈妈:对于家长而言,无论是改制校还是民办校,最希望的是孩子受益。但从目前来看,这项改革除了收费上涨外,其他没什么变化,难道这就是改革?
曾庆宏(湖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武汉市这项改革不彻底,虽然叫“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实际上并非真民办。按照有关规定,改制校要转为真正的民办学校,必须实现“五独立”(独立法人、独立校舍、独立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师资)。
现状却不是如此。转为民办校后,一些学校有独立校舍、实行独立招生,但是法人还是原来的本校校长,或者高中部校长,并没有独立,并且最难独立的是师资,教师身份难以解决。
刘老师(一所三类初中英语教师):这一改革感觉是新瓶装旧酒,民办学校仍享受着公办教育资源。
武汉市教育局:改革有根本性变化
胡腊芝(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此次改革是在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再提供适当的选择。政府的责任是为全体适龄少儿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保障90%以上的学生享受廉价教育,但不保障少数人择校入学费用。
如今,由于家长们的经济条件不同,收入层次差别很大,一些家长有择校的需求。为满足这一需求,政府在确保孩子上得起学的前提下,也举办了一些民办学校,满足部分家长的择校需求。
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不是“只改了校名”,而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武珞路奥山中学引入民营资本1000万元,六中上智中学引入民营资本2000万元,并按《民办教育促进法》建立学校决策机构,制定办学章程,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规范运行。
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对公办校参与举办的民办校的教师队伍,采取措施以保证教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学校还是原来的学校,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完全调整到位还有一个过程。
在收费标准上,武汉市公办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在同类城市里收费标准相对偏低。比如,哈尔滨、南京等同类城市的收费标准是初中每学期4000元/生,郑州每学期3000元/生。
火了培优 累了学生
”小升初“的利益之争
冯老师(一所民办初中教导主任):改制后的民办初中为了确保生源质量,在不能组织考试的前提下,肯定还会认可各类获奖证书,尤其是奥数奖项,所以培优热依旧盛行。对于想进入优质初中的学生,他在小学阶段就要为各种考试付出努力,以获得优质初中的敲门砖。而民办校仍然会到各个培优点去选拔学生。
王先生:在教育资源不均等的情况下,“小升初”却禁止考试,导致系列乱象发生,例如加剧培优热、找关系成风等。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升初”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争夺分享这块“蛋糕”的“战斗”异常激烈,社会培训机构、优质中学、民办中学都试图取得“蛋糕”的最大份额。
家长们对教育改革充满了期盼,迫切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彻底解决“小升初”乱象,教育主管部门也对这些呼吁有所回应,频繁推出改革方案。由于对一些方案缺乏全面评估,导致方案的执行缺乏现实的支撑,引发孩子和家长的不满。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小升初”政策的时候,应将家长、孩子意见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减少改革方案的负面影响和反弹。
资源不均 择优难止
教育均衡化提上日程
范先佐(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择校热为何没有退减?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而招收择校生的民办校,其师资配备、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沿袭改制校,这对家长颇具诱惑。因此教育均衡化再次被提上日程。
武汉一所民办学校校长:孩子上好学校,受好教育,是每位家长的追求,而把公办学校办好,让学生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在目前条件下,在政府财力有限的前提下,把所有公办初中都办成如武珞路奥山中学、武汉二中广雅中学这样的优质初中肯定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择校时,许多家长都期盼教育均衡。其实,低水平的均衡容易做到,让名校全部恢复公办身份,不允许收择校费,公办老师彻底“流动”起来。但是,如果教育投入没跟上,优秀老师易流向发达地区,这样,把肥的拖瘦,名校拖垮,带来的后果是整体教育质量的下滑。
但是,要达到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在短期内尚有难度。因此,只能是在确保名校教育质量不下滑的前提下,再慢慢通过标准化初中建设等,使薄弱校向名校“看齐”。
新闻事件
昨日,武汉市民办初中(含公办校参与举办民办校)“电脑派位”结束。今起,民办初中将公布小升初电脑派位录取名单。届时,家长和学生可以到毕业小学或改制初中查看录取情况。
在派位现场,一位家长感慨地说道:“今年,小升初‘电脑派位’与去年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学校的名字变了,择校费涨了。”
改制初中“变脸”为民办初中
备受争议的改制校,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年7月4日,武汉市教育局宣布:经过清理和规范,该市54所改制初中、小学,有6所被撤销,20所恢复公办性质,5所规范为社会力量独立举办的民办学校,另外23所改制校(其中初中16所、小学7所)规范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校。
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腊芝表示,改制校恢复公办后,招生执行“免试对口”入学,不招择校生,不收择校费,按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收费。
改制校“变脸”为公办校参与举办的民办校后,招生执行“自主招生+电脑派位”。其中,电脑派位招生比例占总计划的50%或60%。“择校费”按试行标准进行,三年择校费不超过1.8万元。
改革前:改制校备受争议
改制校发端于1994年,当时国务院提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后来这些学校统称为“改制校”。
1997年,武汉市批准部分中小学为改制校,接受交纳一定费用的择校生。改制校成立之初,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得以拓宽,学生择校的压力有所缓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来,改制校越来越变味,导致教育不公平,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汉口一所公办初中校长感慨地说:“改制校其实并没有实现‘四独立’,是一手拿着国家的办学经费,一手又从市民的手里收钱,找了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乱收费办法。由于改制校可以立很多收费名目,导致了不少学校效仿,乱收费、乱办班问题自然层出不穷。”
他认为,由于改制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人为地划分义务教育中的一般校、重点校,对其他学校来说很不公平。由于不少改制校的经费充足,教师福利待遇好,吸纳了优秀师资。这样,此消彼涨,义务教育便陷入‘好学校更好、弱学校更弱’的恶性循环。”
改革后:费用上涨 择校热没减
从昨日的全市“小升初”电脑派位来看,各所民办初中的招生火爆,报名人数远远大于计划数。江汉区的武汉一初致远中学报名学生837人,电脑派位录取225人,这意味着差不多每4个学生“争”一个招生名额。而江岸区的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今年报名人数创新高,有1367人报名,电脑派位270人。
按照武汉市教育局的规定,由改制校转为民办学校的16所初中,收费标准每生三年不超过1.8万元。从昨天各所民办校公布的收费标准来看,五花八门,从1.2万元到1.8万元不等。而在去年,电脑派位学生的收费标准三年共9000元。比较而言,费用上涨了不少。“选一所好初中,将来读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更有把握。这样,孩子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派位现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虽然一万多元的择校费对工薪阶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为了孩子的前途,也只好咬咬牙挺过去。
有话大家说
好学校争相转民办
加剧教育不公平
王妈妈:看着这16所转为民办学校的初中名单,心中一寒,都是各个区最好的初中,为什么好学校都转为民办校,义务教育的免费如何体现?穷人家的孩子如何享受优质资源?这不是加剧教育不公吗?
刘爸爸:我的孩子就读武昌区,今天我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电脑派位结果。我是一名普通工人,没什么关系,孩子成绩不错,但是没有获得什么奖,所以全家的指望都在电脑派位上了。如果派位不上,就要就近入读一所三类初中,心里不甘呀,也愧对孩子。
李书记(一所二类初中书记):学校转成民办后,在收费、管理、招生上都会灵便很多,学校多年积累的教育品牌不会因为转制而消失,反而会凭借这一品牌更加灵活自主地招生。这一改革不仅没有让择校热降温,还会加剧校与校之间的差距。
武汉某区教育局副局长:一些发达地区“小升初”改革时,多数学校争相退回公办,为什么武汉市的学校相反?其实,背后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政府投入不足。
享受民办校的高收费
其实名不副实
谢妈妈:对于家长而言,无论是改制校还是民办校,最希望的是孩子受益。但从目前来看,这项改革除了收费上涨外,其他没什么变化,难道这就是改革?
曾庆宏(湖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武汉市这项改革不彻底,虽然叫“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实际上并非真民办。按照有关规定,改制校要转为真正的民办学校,必须实现“五独立”(独立法人、独立校舍、独立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师资)。
现状却不是如此。转为民办校后,一些学校有独立校舍、实行独立招生,但是法人还是原来的本校校长,或者高中部校长,并没有独立,并且最难独立的是师资,教师身份难以解决。
刘老师(一所三类初中英语教师):这一改革感觉是新瓶装旧酒,民办学校仍享受着公办教育资源。
武汉市教育局:改革有根本性变化
胡腊芝(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此次改革是在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再提供适当的选择。政府的责任是为全体适龄少儿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保障90%以上的学生享受廉价教育,但不保障少数人择校入学费用。
如今,由于家长们的经济条件不同,收入层次差别很大,一些家长有择校的需求。为满足这一需求,政府在确保孩子上得起学的前提下,也举办了一些民办学校,满足部分家长的择校需求。
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不是“只改了校名”,而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武珞路奥山中学引入民营资本1000万元,六中上智中学引入民营资本2000万元,并按《民办教育促进法》建立学校决策机构,制定办学章程,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规范运行。
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对公办校参与举办的民办校的教师队伍,采取措施以保证教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学校还是原来的学校,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完全调整到位还有一个过程。
在收费标准上,武汉市公办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在同类城市里收费标准相对偏低。比如,哈尔滨、南京等同类城市的收费标准是初中每学期4000元/生,郑州每学期3000元/生。
火了培优 累了学生
”小升初“的利益之争
冯老师(一所民办初中教导主任):改制后的民办初中为了确保生源质量,在不能组织考试的前提下,肯定还会认可各类获奖证书,尤其是奥数奖项,所以培优热依旧盛行。对于想进入优质初中的学生,他在小学阶段就要为各种考试付出努力,以获得优质初中的敲门砖。而民办校仍然会到各个培优点去选拔学生。
王先生:在教育资源不均等的情况下,“小升初”却禁止考试,导致系列乱象发生,例如加剧培优热、找关系成风等。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升初”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争夺分享这块“蛋糕”的“战斗”异常激烈,社会培训机构、优质中学、民办中学都试图取得“蛋糕”的最大份额。
家长们对教育改革充满了期盼,迫切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彻底解决“小升初”乱象,教育主管部门也对这些呼吁有所回应,频繁推出改革方案。由于对一些方案缺乏全面评估,导致方案的执行缺乏现实的支撑,引发孩子和家长的不满。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小升初”政策的时候,应将家长、孩子意见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减少改革方案的负面影响和反弹。
资源不均 择优难止
教育均衡化提上日程
范先佐(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择校热为何没有退减?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而招收择校生的民办校,其师资配备、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沿袭改制校,这对家长颇具诱惑。因此教育均衡化再次被提上日程。
武汉一所民办学校校长:孩子上好学校,受好教育,是每位家长的追求,而把公办学校办好,让学生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在目前条件下,在政府财力有限的前提下,把所有公办初中都办成如武珞路奥山中学、武汉二中广雅中学这样的优质初中肯定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择校时,许多家长都期盼教育均衡。其实,低水平的均衡容易做到,让名校全部恢复公办身份,不允许收择校费,公办老师彻底“流动”起来。但是,如果教育投入没跟上,优秀老师易流向发达地区,这样,把肥的拖瘦,名校拖垮,带来的后果是整体教育质量的下滑。
但是,要达到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在短期内尚有难度。因此,只能是在确保名校教育质量不下滑的前提下,再慢慢通过标准化初中建设等,使薄弱校向名校“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