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天津奥数网

天津站
奥数网

孩子犯了错,该承担的是责任而不是责骂

网络资源 2017-12-15 14:01:15

  一位母亲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一段教子经历:

  儿子一边吃饭一边眉飞色舞地说着学校的趣事,一不小心,“啪”的一声,饭碗掉到了地上,碎了。

  还没等我说什么,先生站起身,拦住正弯腰想拾起碎片的孩子,说:“没关系,没关系,小心点儿,别扎了手”。

  看着先生细致地收拾妥当,我们又坐到了餐桌前。本来一开始看上去有些内疚的孩子,听了先生的话,变得跟没事儿人似的。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弟弟打了碗,爸爸气得骂道:“打死你个臭小子!”

  面对孩子的不在乎,沉了沉,我对他说:“妈妈小时候要是打了碗,就要挨打了。”儿子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我说:“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是,这件事不能算是对的事吧?”

  我很认真地对他说:“这是一个碗的事吗?今天,打了一个碗,没关系,那么,是因为只要不是故意的损坏东西就没关系,还是因为碗本身不值钱所以没关系呢?

  如果有一天,无意中又弄坏了一件贵重的东西,你是不是也会这样和颜悦色?如果你因为心疼物件或是当时心情不好忍不住训斥了孩子,那孩子会怎么想?

  先生想了想,转过头对儿子说:“妈妈说得也对,我们要爱惜家里的每一件东西。”

  儿子看了看我,低声说:“妈妈,我以后会小心的”。

  母亲的教育观点

  是不是我们家长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如今,物质不再是问题,所以更多的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孩子弄坏了东西还唯恐其受了惊吓,忙不迭地安慰着:“没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帮孩子从失误或错误中学会承担,而是替孩子承担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件小事都是“有关系”的。现在,很多家长都不会像我们父辈那样苛责孩子了。相反,在某些方面却又有些过度宽容。我想,不管教育观念怎么变,我们都应该在一些小事上帮孩子们学会承担。

  ▼

  案例分析

  从表面上看,这位妈妈所叙述的教育过程很有其道理,但从男孩教育的角度看,这位妈妈的教育过程值得深思。

  第一   孩子到底错在哪里

  判断孩子是否犯错,不是一个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是问题背后的原因。

  从文中描述可见,这个孩子是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而不是故意把碗打碎,这两件事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家长纠正孩子的错误,应该培养孩子吃饭时专心,不讲话的习惯,这是造成问题的“因”。

  如果不改正这个习惯,以后还可能继续打碎碗,或者发生吃饭拖延时间、呛饭等问题。

  这位妈妈表面上看似乎在改正孩子的错误,其实并没有解决到点上。

  第二   用前朝的尚方宝剑斩本朝的官

  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有三个来源,一是从父辈教育自己那一代学来的,二是自己后天的读书及向他人学习,三是靠自己在实际问题中的判断和试验。在这里一定要注意,父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时代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很多教育理念也需要更新。

  比如说几十年前父辈的一句:“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饭吃!”这句话很管用,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孩子的确知道吃不上饭的滋味。

  可现在这个物质生活优越的时代,再和孩子说这句话就没用了,因为孩子并不知道没饭吃到底是什么感觉。

  这位母亲把当年自己父亲“打碎碗就要打死那个臭小子”的方式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今天的教育是欠妥的。

  第三   是教育孩子还是自己看着不爽

  教育与伪教育的区别在于教育动机。如果真心为了孩子好,无论你打也好、骂也罢,孩子都会服气。

  但同样的教育行为背后是家长的泄愤,教育的本质也就变了味道。

  孩子能够感受到这种微妙的差别,在泄愤的动机下,任何教育行为,孩子都不会真心服气,就算说声:“我错了”,也是为了应付家长和委曲求全。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不到家长是出于真心为孩子好的教育动机,更多的是看着孩子“跟个没事人似的”而心里不爽。

  第四   是否该当着儿子反驳

  家庭教育意见不统一,父母或长辈在孩子教育上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其结果是让孩子不知何去何从。

  就像打仗一样,有的将军命令士兵往东走,有的将军命令士兵向西走,这样的军队还怎么能打胜仗?

  即使父母双方对孩子教育有不同的见解,也需要背后讨论,不该让孩子看到父母意见不一。

  另外,一个男孩心中应该以父亲为榜样,因为父亲永远是男孩在男子汉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智慧的母亲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孩子面前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而不该当着孩子面说父亲这个不对,那个不好。

  父亲的形象越高大,就越值得孩子从心里仰望,孩子有了榜样和目标,才能找到学习做一个优秀男人的方向。

  电视剧《小爸爸》中,文章饰演的于果与夏小白大学时由于一次交流学习,在美国偶遇,并一见钟情。

  两人说好大学毕业后一起到美国生活,可是阴差阳错,两人失去了联系。

  于果留在了中国,夏小白生下了与于果的孩子,并带着儿子夏天在美国生活。

  夏天成长的过程中,夏小白一直告诉儿子,爸爸是个英雄,在外面执行着伟大而特殊的任务。

  每年夏天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一封爸爸的来信,并告诉儿子拯救世界的壮举,其实这一切都是夏小白一手安排的。

  虽然在6年的时间里,夏天从未见过自己的爸爸,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一直为爸爸是个super man而骄傲自豪,并阳光快乐地成长着。

  于果与夏小白的爱情故事是让人惋惜的,但夏小白教子故事却是值得称道的。

  她用智慧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避免了孩子由于没有爸爸而可能导致的诸多问题,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小男子汉。

  第五   孩子该承担的是责任,而不是责骂

  案例中,妈妈的结论是应该让孩子在生活中的小事中教会孩子承担,可是回顾整个教育过程,这个孩子除了听了一堆上纲上线的大道理(也许是苛责)外,并没有承担任何事情!

  如果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最该效仿的是一位美国家长的处理方式。

  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

  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

  这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蛋。

  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

  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该赔偿,没有钱,我可以借给你,一年以后还。”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

  这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我们熟知的里根。

  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回顾里根父亲的教子案例,整个过程中没有埋怨、没有责骂,并让孩子真正承担了责任,更没有把矛盾的焦点转化到自己和儿子的身上,这才是充满智慧的教育。

  教育,是一件及其微妙的事情。

  有的人看似在教育孩子,其实在发泄自己的愤怒;

  有的人感觉解决了问题,其实处理的是表现现象;

  有的人一直理直气壮地教训孩子,其实孩子并没有错......

  这个世界上没有问题男孩,只有存在问题的教育。

  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最该反思的是老师和家长。

  如果每个影响着孩子的大人们,都能有这样的一种思维习惯,是孩子之幸,教育之幸!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