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天津奥数网

天津站
奥数网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聊天的父母

网络资源 2017-12-15 13:52:10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长说。而这样子导致的问题,会在孩子青春期时一下子爆发出来,让人想改都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和孩子聊天。

  孩子最讨厌的聊天方式,也是最无用的

  目的性太强

  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最后往往变成了说教。比如:

  家长:“今天在学校呆的怎么样啊?”

  孩子:“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

  家长:“学新知识就对了,要多学知识,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

  孩子:……

  家长:“今天过得开心吗?”

  孩子:“恩,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特别聊得来。”

  家长:“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

  孩子:……

  看吧,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的,到最后往往无语的收场了。其实,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恩,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如果家长一个劲儿的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别以为自己会聊天,家长是这样把天聊死的

  别以为聊天多简单,尤其对象是孩子时,面对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家长们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

  孩子:“妈妈,我想跟你说个事儿。”(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

  妈妈:“说。”(有点不耐烦)

  孩子:“妈,我想买一双球鞋。”

  妈妈:“买什么买?不是有那么多鞋呢吗。”

  孩子:“就给我买一双吧。”

  妈妈:“不买,赶紧做作业去!”

  孩子:“哼!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

  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何苦呢?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

  妈妈:“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

  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我要参加比赛。”

  妈妈:“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

  孩子:“我想参加…………还有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

  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沟通时,你刚好在忙着,那么宁愿让孩子等一下,也不要着急应付孩子。保护孩子沟通的意愿很重要!

  不要为了聊天而聊天,聊天也讲究方法

  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说家长就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不要表现得什么都懂

  有位朋友以机智善辩、见解不凡享誉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儿子跟他非常对立,要么不说话,要么开口就吵架,后来他意识到,问题根源在自己:儿子一开口,往往就被他批得体无完肤……他把自己的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大树底下不长草”,不是他的看法不对、不好,儿子才不要听,恰恰因为他太对了、太能了,让儿子显得很“瓜”,结果,儿子就懒得在他面前说什么了。

  挑好时间

  聊天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电视、玩手机时,家长突然凑过来要聊天,换位思考一下,谁都不愿意被打扰啊,所以结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所以,聊天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如果家长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谈,那就让孩子先停止手头的事情,认认真真的聊天。

  家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问问同样作为家庭成员的孩子的意见;

  也可以经常跟孩子分享你的“秘密”,这会让孩子跟你更亲密。

  抓住重点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那么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孩子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住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

  近些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说话之道”的重要性,而作为家长,也要学学与孩子沟通时的“说话之道”。

  总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相信孩子,给孩子以成长发展机会,孩子才会慢慢理解家长的苦衷,才会慢慢敞开心扉。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