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天津奥数网

天津站
奥数网

102中学生命科学小组的600个瓶子里的秘密

天津网 2012-08-13 16:03:51

  在第三届“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获奖名单上,左志宇、杨中悦和宋晓涛这三位同学曾因就读于同一所中学、参加过同一个科研社团,并凭借论文《蛹草虫循环富硒多糖抗癌作用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探究成果获奖,显得十分瞩目。但这一结果并非偶然现象,他们的母校——102中学,自1998年成立生命科学小组以来,已获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市级奖励60余项,并且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中学生为第一作者),历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在生物学、化学等交叉领域学科知识扎实、极具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的青少年,而左志宇、杨中悦和宋晓涛三人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

  实验室里充满了魔力

  走进102中学生命科学小组实验室的时候,初中组同学正在忙碌着。看着他们在辅导员带领下围坐一起进行课题讨论、有条不紊地“摆弄”科学仪器的整个过程,很难想象这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我的工作是配比培养基。”初二8班的张子培熟练地使用着天平,一丝不苟地完成称量这一环节。而他身后的无菌试验室里,十几名学生正仔细观察着摆放在培养架上的那600多个瓶瓶罐罐。这是他们自己调配的培养基植物,在营养液和培养基的“孕育”下,这些芝麻丁点的小叶片总给他们带来惊喜:有的长出嫩白的细根,有的发出了翠绿小新芽,而浸泡三个月以上的已长出了四五片绿叶,不久即可移栽。“这是狼蛛,老师说是日本皇室植物。我两个月前培养的。”初二6班的户晓依指着一个贴着她名字的玻璃罐,笑得很开心。对这些从小就喜欢在草地上撒欢、喜欢收集树叶的男孩女孩而言,瓶子里的幼苗就是他们与大自然最直接的联系。

  “实验室是有魔力的。中午和放学后成员们基本都泡在这里做实验,轰都轰不走。”小组辅导员王大鹏笑着说,初中组同学很多都俨然成了小植物专家,家里养花种草都得靠他们。

  学长回校当导师

  一个中学实验室为何取得如此多的成绩?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周六,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孙涛都会来到实验室,指导学生们做实验、搞科研,由他主持的周末学术沙龙已经坚持了7年。在他的影响下,南开大学生科院研究生杨雪也经常参加活动,帮助学生们确定研究课题、解答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辅导员王大鹏老师一样,他们都是102中学的毕业生。“10多年来,生命科学小组走出来十几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对于母校有深厚的感情。”102中学校长王贺海把这种方式称作“借脑”,“我们采用‘毕业成员辅导在读成员,组员自主管理,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教授、研究生担任课外辅导老师,学校全力支持’的模式,将孩子们引入了教科书所无法企及的神秘科学世界,同时团队协作的科研方式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小小“克隆专家组”

  生命科学小组成立已有10多年,是一个学生自发组成的课外兴趣小组。如果说初中组成员以培养兴趣为主,那么高中组的30名成员已经搞出了“大名堂”。环视100平方米的实验室,你能看到一些大学研究室才有的设备:超净工作台、PCRDNA扩增仪、化学工作站、三恒电泳仪、酶联免疫检测仪;翻看他们的课题目录,同样让你大吃一惊:为了解决非洲大陆植被保护这一难题,他们利用克隆技术、通过基因诱变来改变这些植物不利于生存的特性,培养出适应非洲恶劣环境的新品种——这里成为我国第一个从事非洲濒危植物快速繁殖研究的实验室。

  “它们原产地在南非,通过植物克隆技术,一片叶子就能‘复制’几百上千个植株呢!”王老师指着高中组成员的最新成果——一株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毛玉露说,栽种在袖珍花盆里的毛玉露10厘米高,叶片晶莹剔透、非常精致。此外,成员们还克隆出百合科多肉植物、白云寿、康乃馨等20多种植物,并在校园里移栽种植成活。他们把试验心得、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克隆专家组”的名号被叫响。仅2007年、2008年,生命科学小组成员就拿下了3个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的二、三等奖,10个天津市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二等奖。他们的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科学刊物上,其中左志宇等人的研究成果“蛹虫草菌丝体循环富硒法的建立及其硒多糖抑癌作用初探”在国家核心期刊《食用菌》上发表,引起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给这些学生上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师们几乎都有被学生问倒的经历。”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张昊鹏、冯鑫去年发表论文《探究高一化学课本中制取Fe(OH)2实验的改进方案》,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不满足于中学生物、化学课所学的知识,开始自学有关知识。一些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甚至达到本科生、研究生水平。”

撰文/新报记者刘德胜

摄影/蔡志文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